废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状况的评价、调节与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废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状况的评价、调节与控制

李迪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150000

【摘要】制药企业完成一个阶段的制药生产工作之后,需要对剩余原材料与制药过程中残存的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制药生产环节中的废水容易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制药厂如果想要提升制药生产效益就必须做好废水处理工作,利用可行的生物处理技术系统来有效处理废水。本文结合制药废水的处理要求,对现有的生物处理系统展开全方位地研究。

【关键词】制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状况;控制

制药企业在药品生产阶段需要使用大量达到技术标准的水资源,完成制药生产的任务之后,需要做好基础处理工作。不少制药厂使用的都是新型生物处理系统,不同的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要求与限制条件不同,制药厂的技术人员需先对废水的水质进行分析,而后找出合适的处理系统,本文对当前的废水生物处理系统展开分析,并对既有处理系统进行必要的调节。

1评价生物型废水处理系统

制药厂经常会使用好氧生化系统来对废水中的活性污泥进行处理,微生物为主要处理对象,在一定的氧气条件下,可利用氧化处理的方法来转化与分解有机污染物,而后将其有效排放。为了维持系统稳定运转,结合废水处理成本,可定期检查药厂中运用的生物处理系统,确定沉淀池与曝气池的运转情况,考察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的使用情况,利用显微镜设备来确定生物种群与活性污泥的构成成分,利用化学测定的方式来检查水质。在资金支持充足的前提下改善系统管控条件,确保废水处理工作可达到相应的指标标准。如果发现生物处理系统存在异常运转的问题,应当及时完成调整工作,恢复正常的废水处理工作。

生物处理系统在常规运行条件下,其内部的活性污泥的颜色呈黄褐色,如果溶解氧的含量没有达到指标,厌氧型微生物的数量将随之增加,含硫型有机物内将释放出大量的异常H2S气体,污泥随之产生异味,颜色转为黑色。如果曝气池中含有的溶解氧的含量超过一定的指标,进水将出现过淡的情况,整体负荷水平比较低,污泥内部含有的微生物会因为营养问题而出现氧化的现象,污泥色泽随之改变,质量比较高的活性污泥一般会具有泥土气味。

评价二沉池时,也需从内部污泥的性状入手,在巡视工作中就可以发现二沉池的问题。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与液面状态存在直接的关联,因此应当重点确定泥面的高度,查看池中是否存有漂泥颗粒。上清液呈现透明清澈的状态,生物处理系统并维持正常运行,污泥形状无异常问题,上清液存在明显的浑浊情况,系统负荷过高,污泥中的有机物并未彻底分解与氧化,泥面出现幅度较大的上升现象,污泥沉降性比较差,且存有膨胀的情况。评价污泥的沉降情况时,需围绕污泥展开试验测定,其沉降界面容易产生不清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污泥中絮粒的尺寸不一,小絮粒的沉降速度偏慢,大絮粒则保持着比较快的沉降速度,因此会在污泥中形成非连续层。

2控制与调节生物型废水处理系统

2.1保持合理的溶解氧

废水生物处理就是在好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转化成无机物,从而达到稳定化,并提高净化作用的速率。溶氧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为了在尽可能小的曝气池中,以最短的时间净化更多的有机污染物,提高处理系统的效率,必须向处理系统内提供足够的溶解氧。充氧时曝气池内产生的紊流还可使废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并使污泥在到达二沉池以前不会沉淀下来;经处理后排放的出水中带有一定的溶解氧,还具有后处理作用,使残存的有机物在天然水体中继续氧化分解。在鼓风曝气系统中,可通过控制进气量的大小来调节溶氧的高低。以曝气翼轮作充氧的处理系统,改变翼轮的转速或它的浸没深度来调节溶氧的高低。

2.2维持均匀的进水量

可设置调节池,使废水更均衡地进入处理系统,从而避免冲击负荷对后续构筑物的影响。调节池出水水质越均衡,对后续构筑物的正常运作越有利。此时,调节池起到有效地调蓄体积的大小的作用,调蓄环节由进水水质的变化确定。因工业废水的种类复杂多变,水量、水质情况千差万别,于是设置调节池时,应协同考虑水量、水质的调蓄作用。一般来讲,工业废水水量不均衡,水质也不均衡,但调节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质的作用。在制药等工业废水处理中,时常有浓脚水或浓废水事故排放。为此,应设置事故池,加强对废水的检测,在有毒成份含量超过额定值时将其导入事故池暂时贮存,在生产恢复正常时再将它掺加到进水中逐步处理掉,添加量应以不影响活性污泥的活性为前提。

处理工业废水时,某些工厂废水成份较单纯,如制搪废水、造纸废水、甲醛废水中只含有碳,如不注意,活性污泥微生物会生长不良,或因C/N比过高而引起丝状菌膨胀。另一些制药厂等排放的废水含氮量极高,会影响到污泥菌体胞外多聚物的形成,使污泥结构松散甚至解絮化。上述废水营养比例失调最终会影响到生化处理单元的效果。工业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所需的外加营养不少工业废水营养成份单一,在采用生物法处理时,须投加微生物必须的、但在工业废水中缺乏的营养成份,如氮和磷。污泥微生物所需营养的合理比例在处理营养不足的工业废水时,某些工厂往往投加营养过量,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处理成本,过剩的营养又会随出水排放造成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

2.3提升污泥质量

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造成原因是曝气池内硝化程度较高,含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NO3-N浓度较高,此时若沉淀池因回流比过小或回流不畅等原因使泥面升高,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沉淀池底部污泥可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产生的氮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最终使污泥大块上浮。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有强烈恶臭。产生原因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时间长后即厌氧腐化。

活性污泥系统往往是根据某一设定的水质水量参数及处理目标设计而建造的。但在实际运行中,环境条件在发生变化,这需要我们利用系统的弹性及特点、按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代谢规律进行调节控制,使系统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采用化学药剂杀灭丝状菌;改变进水方式及流态;改变曝气池构型;调节废水的营养配比。

F/M是指污泥负荷,即单位质量的污泥微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所得基质的量。形成活性污泥絮体的微生物营养的需求往往有一定的合适的范围。基质过多时,微生物生长繁殖速率加快,絮凝状的菌胶团细菌趋于游离生长,导致污泥絮体解絮,此外剩余污泥量也会增多。相反基质少时,微生物因营养不良,絮体瘦弱,结构松散。

3结束语

水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工业生产主体其他的产业系统都需要在当前的环保工作要求下,有效消除废水给环境带去的危害,强化废水处理工作的开展力度,解决当前的废水处理问题。生物处理系统在医药化工领域中的使用频次高,主要是因为制药生产任务后残留的废水具有复杂的成分,因此要根据废水构成成分的变动,调整处理系统,强化废水治理工作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微,蒋毕,毛腾跃,etal.微生物废水处理产甲烷的自动控制系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v.37;No.127(02):94-97.

[2]郑斌.化工医药的废水治理现状调查与控制策略[J].化工设计通讯,2018,v.44;No.190(04):195+257.

[3]悦秋燕.污水生物处理过程动力学建模与控制器设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