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卵巢早衰的激素替代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谈卵巢早衰的激素替代治疗

吴荣

吴荣(内蒙古牙克石市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民卫生服务站022150)

【摘要】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卵巢早衰的治疗价值。方法:按标准筛查病例使用标准剂量激素,共用药6个周期,观察疗效。结果: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改变有显著意义。结论:卵巢早衰是40岁之前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不孕.潮热.多汗.烦躁失眠.阴道干涩.骨质疏松等一系列更年期及老龄化表现,激素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关键词】卵巢早衰替代治疗激素

【中图分类号】R71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151-01

40岁之前绝经者称为卵巢早衰。

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卵巢内卵泡过少,或因促性腺激素过度刺激,加速了卵泡闭锁,也可能卵巢虽有卵泡,但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即卵巢缺乏FSH受体,所以虽然促卵泡素的水平不低,但卵巢缺乏反应。有的患者合并有阿狄森病.类风湿病或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病。

患者可有正常生育史,然后无诱因突然出现闭经,也可先有月经过少而后长期闭经。少数病例在月经初潮有1-2次月经即出现闭经,这种年轻患者常因阴道干枯.性交困难和不孕而就诊。由于雌激素低落,患者常诉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如面部潮红,多汗,烦躁,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等。

患者需要少量的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周期治疗,不但可消除更年期综合征,而切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笔者对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2000年3月—2008年7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年龄24—38岁,闭经,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大于40IU/L,且FSH大于LH,雌二醇小于70pmol/L,就诊时分别闭经6个月—7年,均无手术史,无肿瘤病史,未服用过性激素。

2.性激素替代治疗

病例给予倍美力0.625mg/d,连续用22天,后10天加用安宫黄体酮6mg/d,于月经出血第5天开始重复上述周期,共用药6个周期。

3.临床观察

临床症状:朝热出汗,烦躁易怒,失眠,阴道干涩,性交困难,心悸,血清激素水平,骨密度改变。

二:结果

20例患者均有周期性月经出血,停止用药后有3例恢复正常月经,各周种症状明显减轻,血清FSH,LH,雌二醇有显著改变,股骨头密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

三:讨论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时由卵巢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卵巢的正常功能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所调解,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又受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抑制因子的控制,所以,月经周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正常功能的具体表现。

卵巢储存卵泡的数量和卵泡闭锁的速度决定卵巢的功能,若卵泡数量减少或消耗速度过快,使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分泌减少,雌孕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负反馈作用解除,Gn—RH曾多并促进FSH,LH分泌,故血清FSH.,LH水平明显升高。雌激素水平低下导致潮热出汗,烦躁易怒,阴道分泌物减少,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等一系列更年期症状及老年性表现,因次在病因未明的阶段,补充雌激素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但单纯的补充雌激素可阴道不规则流血,并且长期应用雌激素曾加了子宫内膜的发病危险,所以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是雌孕激素续贯治疗。倍美力是天然结合型雌激素,主要为水溶性硫酸雌酮和雌二醇,与孕激素合用可使子宫内膜周期性规律脱落形成月经,减少患者心理压力,明显该善潮热多汗,烦躁易怒,阴道干涩,性交困难等症状。雌激素对骨的代谢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降钙素的分泌,抑制骨吸收使肠道吸收钙增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所以雌激素缺乏导致绝经妇女骨矿物质丢失量增加。

参考文献

[1]王淑珍主编《实用妇科学》781

[2]Santoro.N.Mechanisms.of.premature.ovarian.failure.[J].Anm.Endocrinol,2003,64:87-92

静态腕托加外旋带对前臂骨远端骨折功能康复的作用

谢志强张建伟(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834000)

【摘要】目的通过佩戴静态腕托加外旋带,观察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前臂外旋、腕背伸活动度的康复时间。方法通过2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即佩戴静态腕托加外旋带保持前臂外旋、腕背伸体位,与2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石膏托外固定,用相同康复治疗5周,对比前臂外旋、腕背伸活动度。结果在前臂外旋、腕背伸活动度的恢复时间上,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佩戴静态腕托加外旋带保持前臂外旋、腕背伸位,可明显缩短前臂外旋、腕背伸活动度的康复时间。

【关键词】静态腕托加外旋带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活动度

【中图分类号】R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151-02

前臂骨远端骨折种类各异,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我们注意到,前臂骨远端骨折后前臂及腕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时间差异很大,以前臂外旋及腕背伸为最长[1],通过对观察组20例患者,术后佩戴静态腕托加外旋带,保持前臂外旋、腕背伸位,在相周康复治疗的5周内,观察组患者在前臂旋、腕背伸活动度的恢复时间上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到2013年5月间,桡骨远端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后的40例患者,入选标准包括:①为桡骨远端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后;②无其它严重合并伤;③持续完成5周康复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3-68岁,平均(55±7.4)岁;其中Colles骨折10例、Colles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4例、Smith骨折6例。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6-61岁,平均(52±5.8)岁;其中Colles骨折11例、Colles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3例、Smith骨折6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比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观察组术后即指导患者佩戴静态腕托并加用外旋带,以保持腕背伸、前臂外旋位。

2、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石膏托外固定,以保持腕中立位

3、2组均按以下康复治疗:①术后即指导患侧肩、肘、指的主动活动。②术后1周内局部冷敷,4次/日。③术后2-3周内局部热磁振治疗(日本-3200),2次/日.④术后4周内每日2次,取下外固定20分钟,做腕、前臂各方向主动活动。⑤术后5周内可随意取下外固定,做腕、前臂各方向主动活动。⑥术后第6周评定。

三、评定指标

2组均按前臂外旋、腕背伸活动度及独立性评定(FIM)评分为效果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

五、结果

2组治疗后前臂外旋、腕背伸活动度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独立性评定(FIM)评分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具体数据如下:

表1治疗5周后2组患者前臂外旋、腕背伸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前臂外旋腕背伸

观察组2052±1525±5

对照组2032±1012±5

注:2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1

表2治疗5周后2组FIM评分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FIM(平均分)

对照组20101±5.6

试验组2090±3.1

注:2组治疗后有差异:p<0.05

六、讨论

前臂骨远端骨折种类各异且常发,对腕及前臂功能的影响很大,在临床康复过程中,以前臂外旋及腕背伸的康复时间最长,患者在被动活动中的疼痛最明显,对日常生活活动及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最大。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患者受伤后患侧前臂摆放为外旋位、腕背伸位,可明显缩短前臂外旋及腕背伸的康复时间[2],为保持患者患侧前臂的外旋位、腕背伸位,我们在静态腕托的基础上,加用外旋带,可保持患侧前臂的外旋位、腕背伸位。我们选前臂骨远端骨折内固术后病例进行观察,是为保证所选病例在康复时间和方法上的相同,从而避免因其他外固定方式和固定时间的不同,而影响评定结果。在静腕托的基础上,加用外旋带以保持前臂外旋和腕背伸位,缩短前臂及腕功能的康复时间,现尚未见临床报道,我们通过对20例患者的对照,效果明显,可对临床上前臂骨远端骨折的各类患者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顾玉东,潘达德,付德.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0,(03):129-135.

[2]AlsancakS.Splintsatisfactioninthetreatmentoftraumaticra-dialnerveinjuries[J].ProstheticsandOrthoticsInternational,2013.1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