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浅谈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

李卫锋

李卫锋(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掀起了“民工潮”,农民进城务工已有了20多年的历史。其进城的人口规模也由最初的几百万人激增至今超过亿人。但是,由于历史、经济、观念等原因,农民工在政治参与中受到众多的因素制约,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一直处于缺失状态。通过研究农民工政治参与中受制因素以及受制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见解,将对我国的民主化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政治参与;二元体制

1农民工社会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其基数还是其分布状况,都已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从精神层面对农民工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方面进行研究,将对我国的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

1.1农民工政治参与是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基本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农民工作为我国公民组成的一部分。也是处在宪法的保护之下,有着参与国家政治、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权利。加强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能使农民工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保障,也体现了宪法赋予每个公民以参与国家政治、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权利。

1.2农民工政治参与是实现社会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政治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度。公民广泛的参与到国家民主政治生活中去,才能表达反映各自的意愿和需求;政府通过广泛采集民意,才能为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行使提供可靠依据。这样,才能更加公平的制定决策,才能使国家政策兼顾到更广泛的各阶层。

1.3农民工政治参与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强农民工政治参与,使农民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更多的表现,改变农民工一直以来被动的接受国家政策、发展生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局面。这不仅可以调动农民工实现真正当家作主,以自己能力、意愿建设美好生活的积极性;而且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方针的践行。只有在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社会各方面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发展。

2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对于目前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状况问题的分析,可以通过这样一组数据进行一些直观的了解。根据邓秀华于2004年4月在湖南长沙进行的一次关于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的439户农民工中仅有26人参加过社区选举,仅占5.9%。而参与过最近一次家乡村委会选举的也仅有9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2.6%。可以说农民工一直游离于城市和农村的政治之外。这些数据显示出广大农民工在政治参与中存在很多问题。

2.2农民工政治参与不强的主要原因

从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的分析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农民工政治参与不强的原因,既有制度性障碍、社会观念等因素,也有农民工自身认识及素质不高等问题。但何以有着如此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对此进行分析。

2.2.1法律制度缺失是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不强的制度性障碍

制度障碍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农民工群体的工作地与户籍地相分离,而个人履行政治权利仍需依户籍制度进行,这就构成了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障碍。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律保障不健全表现在目前还没有专门保障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律出现。

2.2.2社会观念落后是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不强的重要原因

这里所说的社会观念包含着政府的观念、企业的观念、媒体的观念、法律工作者的观念以及个人的观念等等。以上所提到的社会各主体以及所有个体人如果能够正视农民工群体,关注他们的政治权利以及关注法律的公平性,则将有助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

2.2.3农民工自身认识及素质不高是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不强的主观原因

从主观原因上分析,农民工政治参与低下存在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能力不强。农民工政治参与能力不强,这是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下、接受社会信息面窄,而政治参与是一个比较复杂、需要一定能力的活动。

2.2.4经济基础薄弱是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不强的根本原因

经济是一切上层建筑的基础,如果没有发达的经济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社会的高度政治民主。目前,农民工都已脱离了原来生活的家乡,常年流动于城市之间,这使得他们对于家乡的认同感和关注度不断下降,而在城市里,他们又只是过客,找不到归属感。因而,更多的农民工只是关注于能给自己生活带来保障的经济活动,而不愿“浪费时间和金钱”在离自己遥远的政治活动中。

3加强和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对策

3.1加强和完善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建设,保证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权利

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改变现行户籍制度是加强和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关键所在。重新定位户籍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恢复户籍制度作为政府进行管理的手段。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政治参与的相关法律制度,如监管监察制度、合理参政途径、选举制度等,确保农民工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参政。真正保障每个公民合法权益。

3.2推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

邓小平认为,政治参与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才有可能。2004、2005连续两年中央的两个“一号文件”,都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上。这些文件开创了我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一系列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政策的出台,将会有力的推动农民工经济地位的提升。

3.3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加强农民工政治参与能力

培养农民工积极参与政治,需要的不仅是其对于政治参与本身的热情,而且需要培养农民工真正具有政治参与的能力。政治参与是一项综合繁复的工作,它需要参与主体具有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此外,还需要有能实际参与调查、多方获取信息的能力。向农民工开展各项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政治素质。从而提高其政治参与水平。

3.4转变社会观念,营造农民工平等政治参与氛围

长久以来社会形成观念,在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等各方面对农民工产生歧视甚至完全忽略。因而,本应属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权利被忽视并习以为常,形成这种社会观念。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应转变观念:尽管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身份地位不高,但他们有着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利。营造平等的政治参与氛围,让更多的农民工参与到国家政治之中,使人民代表能够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结语

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庞大社会群体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也是事关我国民主化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问题。取消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建设,注重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工经济地位,建立健全农民工团体组织、激发农民工参政热情,转变传统社会观念、创造平等参政氛围,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农民工政治参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汪勇.从自发走向自觉——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嬗变[J].中国青年研究,2008(7).

[2]丁永刚,张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2006(3).

[3]冯晓阳.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的思考[J].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4).

[4]何晓红.农民工角色认知: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的缺失与强化[J].襄樊学院学报,2008(6).

[5]林淑珍.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以农民工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

[6]邓秀华.落实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权[N].农民日报,200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