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党校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党校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何丰宇1周文1高德文1窦勇1何羲川1邹仕

(1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校(管理培训中心)611830;2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科技信通部611830)

摘要: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教育培训发展的如火如荼。党校作为四川党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党的理论骨干培训的主阵地,如何跟上“互联网+”的浪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地发挥教育培训主渠道和智库作用,成为各地党校培训需要积极思考探索的新课题。“互联网+”为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构建“互联网+”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是“互联网+”行动计划题中应有之义,是党校工作的一个全新领域,是深化党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党校管理培训;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1引言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克强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被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一场名为“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席卷中华大地。

2运用“互联网+”模式进行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管理人员培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管理人员力度,应以各类管理人员的特点和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理念,科学确定培训规划和计划,增强教育培训的前瞻性;坚持培训方式创新,进一步增强实效性;加强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培训长效机制,激励管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提高培训保障能力。过去受技术条件和各种规制的束缚,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存在种种弊端:

2.1培训体制僵化

2.1.1培训时间过于固定

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主要由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承担,这些部门对培训对象在时间上进行了统筹安排,通常分成科级、处级、厅局级等层次进行培训,培训基本都是一次性的,而且培训时间固定,几周至几个月不等,这与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2.1.2培训形式单一

培训往往都是把学员集中到培训点进行课堂教育,老师采取讲授式教学方式,以课堂灌输型为主,培训针对性不强。学员听起来单调乏味,没有积极性。再次培训内容更新慢,理论大于实践。长期的教学积累使得老师具备了宏大的理论基础,却难于与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和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匹配。

2.1.3培训缺乏个性化、差异化

我国目前的管理人员培训在内容上还不能达到按需培训的效果,即便是网络教学也是选择性不大,单纯将内容放到网上呈现,并未考虑培训对象的个体化差异,没有根据管理人员职业年龄文化心理特点和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2.2考核机制不建全

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当前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在程序上缺少考核检测一环。大部分培训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了相应的听课任务,培训后没有相对完善的考核制度。公务员在参加完一定时间段或者网络课时要求之后,并没有针对学员所学课程进行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估。

2.3企业党校师资有待加强

现有中央和省级党校师资学历层次相对较高,但企业党校师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新形势下为保证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必须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渠道做好领导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借用互联网与各产业特别是教育培训融合发展契机,构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确保广大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3应对“互联网+”背景下党校管理人员教育挑战的策略

3.1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体现了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即网状结构、没有中心节点,连接越广价值越大。当前管理人员教育培训,需要开创面向互联网和行动互联网的新型培训模式。

“以学员为主体”这一在党校系统喊了多年的口号将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变得更加可操作性,一切以学员的良好体验和满意为目标,老师根据学员的需求和意见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

3.2充分运用“互联网+”创新教育模式

传统的党校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主要采取集中面授的形式,每次培训的人数有限,轮训的周期较长,无法满足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需求。

移动终端技术又将党校教育培训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宽带稳定性的大幅提升使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成为可能。“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党校的教学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固化的党校教学多样化,学员通过自学形式完成基础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互动交流、分析现实问题上。例如,弹幕技术、微信公众号、微博的出现则颠覆了党校传统的知识传播途径,使平面化的知识展示变的更加立体、多样化。

3.3充分运用“互联网+”整合教学和师资资源

“互联网+”时代是知识共享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和理念的引入可突破区域和部门的界限,横向的连接党校、行政学院、高校、专业培训机构,纵向的连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区)四级党校,建立全国党校系统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教学资源的优势。例如,中央党校在知晓国家高层信息、聘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部委领导授课、掌握政策动态、理论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方党校在教学内容资源上也各具特色。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党校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两种优势都可得到充分发挥。

3.4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资源共建共享是党校系统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软件建设重于硬件建设、资源建设重于平台建设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资源共建共享是应对经费投入有限、整合党校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

3..5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与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融合

要使“互联网+”技术真正成为推动党校教学改革的引擎,提高党校办学水平的有力武器,就得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找到“互联网+”技术与党校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结合点。

一是党校教职工要增强学习意识,要求我们党校教职工不断学习,增长本领;二是找准互联网与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结合的创新点,利用技术的创新作用,通过对互联网的交互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的创新;三是促进互联网与党校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融合,对在线教育、信息推送、实训、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实训课程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

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可以突破党校教学管理中诸多瓶颈,大幅度提高党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4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党校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必须更新发展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模式,打造服务优质、高效便捷的培训通道,才能不断拓展培训空间,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势,将管理人员培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程敏,邹阳.党校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1(5):63-65.

[2]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49-53.

[3]曹春梅.云计算、物联网及其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2):50-51.

[4]赵汝周,赵刚.重视大数据在干部培训中的运用[N].学习时报,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