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即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语言,即文化

鲍志琴

鲍志琴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322000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它们相辅、相依、相成。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地道的语言及文本环境,帮助其自然地建立跨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习得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进而促进英语的学习,同时也促进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小学是语言学习的起步阶段,跨文化意识的建立对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

【关键词】语言;文化;英语学习;跨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95-01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可说:“语言,即是文化。”外语学习离不开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正是如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的教学。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更应关注语言本身,即语言所依存的文化本身。只有在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起跨文化意识,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真正能够使用所学语言,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苏醒”

时代在发展,我国的英语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我国的教育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已然成为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尤其体现了对文化意识的重视。《标准》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坚持兴趣第一,体现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教学本质”。《标准》把“文化意识”作为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目标内容之一,并在“目标描述”和“内容标准”中详细描述了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目标由二级开始被提出,但是由于文化的了解是从点滴积累开始的,因而教师在一级时也不能忽视文化意识渗透。二级要求在5、6年级时,学生能够至少达到表中所描述的文化意识目标。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提到“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跨文化意识”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即“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文化,语言学习之动力

文化和语言不可分割。对于英语的学习,必然面对文化的差异。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国外文化的学习,它是对国内外文化差异的一种敏感度的培养。其过程是学生拓展视野、积累文化的过程,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避免枯燥性,以多种形式呈现体验文化,并把其与学生原有的文化知识(即汉文化)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对教师选择教材及文化内容提出了要求,即教师要尽可能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或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学习外国文化、理解文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在认识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在理解文化的过程中学得语言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对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有重大的意义。学生的学习不再专注于语法和词汇,他们在习得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语言知识,或是为了去理解他们想要了解的文化而去学习语言知识,这就是学生被激发了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是表现出来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文化,语言习得之必需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交际。语言之习得,可定义为,该学习者能无障碍地与之进行交流,并不会因各自文化而产生误解。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培养过程中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内部,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学习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室的布置、生活化文化情境的设置等。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环境去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并在原有母语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需要把新的文化整合到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从而进一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的互动方式,让学生针对某些文化问题共同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质疑,努力认识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这样,不同的想法和认识在这过程中互相碰撞和融合,从而吸收和内化,以形成跨文化意识。再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实践,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教师同时应重视情境交流。这些都是构建主义理论思想的体现。

总而言之,英语学习离不开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语言,即文化。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关注语言本身,即语言所依存的文化本身。将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内容与环境;不断尝试,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真实西方社会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与英语国家的文化相碰撞,区别、接受乃至融合;关注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关注语言与文化学习的统一性。明确跨文化意识培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SallyAshton,CultureandEnglishLanguageTeaching:RaisingAwareness[R],the9thInternationalINGED(TurkishEnglishEducationAssociation)Conference,Ankara,Turkey,2006

[2]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79-85.

[3]陈二春,袁志明.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138-140.

[4]郭英健,冯京琢.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