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浅谈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

樊荣荣刘福海

(1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黄山卫生院266424;2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王台中心卫生院266425)

【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伤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论:对全髋置换术实施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关节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合于由疾病或损伤导致的髋关节破坏、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经保守治疗无法缓解和改善症状者。常见的有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所致的髋关节破坏、疼痛及功能受限。对于老年患者移位或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很高,也多主张通过人工关节置换使患者早日康复,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以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诸多并发症。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术后护理尤其是功能锻炼日益受到重视,精湛的手术结合科学的功能锻炼指导,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1临床资料:本院于1014年3月-2015年3月对11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经过术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本组男10例,女1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7.3岁,股骨头坏死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创伤性骨折1例。左侧7例,右侧4例。病史2--10年。合并心脏疾病3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4例。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的有7例,全麻有4例.

2.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害怕疼痛、担心出血、不愿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心理,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和过程,使其了解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系统,利于患肢肿胀的消退,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使其主动参与患者康复训练[3],以利于出院后继续进行锻炼。

2.2一般护理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对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予以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发生异常及时处理。对全麻手术的患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由于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易发生组织灌注量不足的危险,术后除详细了解术中失血及补液等情况外严密观察尿量,保证尿量每小时60ml以上。观察患肢末端血运、皮温和足背动脉情况。切口处负压引流管,密切观察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术后24--48h引流量小于50ml时可拔除,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3体位护理(1)患肢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两腿间置一枕头[4],避免向患侧翻身,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术后48h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如患肢皮肤发绀,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考虑有循环障碍应及时处理。(2)术后2~3天,X线摄片判断假体的位置。

2.4预防感染局部感染是造成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3%-5%,甚至高达10%。术前一天和手术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性用药可降低感染率。手术或麻醉可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手术后一周内,患者白细胞数可能降低,引起感染。因此,术后将患者置于单人或双人房间,空气消毒每天2次,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切口换药、静脉输液等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鼓励和指导患者做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叩背排痰及雾化吸入,可预防坠积性肺炎。留置导尿期间保持尿管通畅,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天2次,饮水量每天2500ml以上,可有效预防泌尿系感染。

2.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有无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皮肤张力增大,疼痛等情况。术后穿减压弹力袜,以利于下肢静脉和血流加快,促进组织的水肿吸收。早期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麻醉清醒后鼓励其早期开始股四头肌舒缩练习,必要时行空气压力波治疗,也可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如低分子肝素。

2.6功能锻炼

2.6.1训练方法(1)手术当日即刻开始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等运动。(2)术后1--3天踝泵训练:预防血栓。①踝关节屈伸练习:慢慢的将脚尖向上勾起,保持5秒,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保持5秒。如此反复分组练习,每天累计500次。②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反复分组练习,每天500次。③髋膝关节屈伸练习:逐渐由被动到主动练习。④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对侧髋膝关节,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⑤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用力收缩大腿前侧肌肉5秒后放松2秒,每天总量500。(3)术后一周,除以上练习外,增加以下训练:①床上练习:做髋关节半屈位的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6-8周屈髋不超过90度,3个月内禁止患侧卧位,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夹以厚枕。更衣时先脱健侧,先穿患侧。②坐位练习:术后6-8周病人不宜久坐,以躺,站,行走为主,坐的时间尽量缩短,每天可坐4-6次,每次限坐半小时,避免盘腿,跷二郎腿,不做矮凳子,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系鞋带、拾东西,不要单髋负重。准备下地时,患者健侧腿先离床下地,患肢外展屈髋45度,由家属扶两侧腋下站起。③步行练习:术后何时下地行走受手术假体类型、手术操作、病人体力恢复情况影响。使用助行器时,先移动患肢,再移动健侧,上楼时先迈健侧,下楼时先迈患肢[2],注意行走的时间,距离逐渐加长,行走时要有人防护。

2.6.2注意事项(1)不要短时间超强度训练,应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如出现疼痛应适当减量。出院后继续院内所学的训练内容,选择性实施,次数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

(2)辅助支具:术后4周内助行器、拐杖行走,4—12周可单手杖行走,3个月可进行简单活动。如散步,慢速走,游泳等。

2.6.3出院指导(1)术后3个月内禁止侧卧、盘腿、坐矮板凳或矮沙发(屈髋超过90°,易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尽量使用较高的坐式马桶,防止髋关节脱位;术后3个月,轻微的体育活动是允许的,但患者应避免提取和运送重物。(2)如需做CT、磁共振等检查,应告诉医生置换过人工全髋关节,以免影响结果判断;(3)术后1、3、6个月及1年后及时复诊,以便了解康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3.结果11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1]:术后六个月>90分8例,>83分3例,所以优8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患者能脱离拐杖行走及上下楼梯,生活自理.

4.小结髋关节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同行重视,术前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的基础,而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早期进行关节活动的有利条件是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在此条件下,进行锻炼难度不大,可较快的恢复患肢功能.关节活动应遵循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与主动结合、等长和等张結合的原則。总之,加强术后功能锻炼能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钟南;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

[2]杜可利,方汉萍,陈海霞.3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护理.护理杂志,2000,15(9):532.

[3]王少华,曹艳,曲冬郁,等.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1999,16(2):38.

[4]高春红,姚菊英,彭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42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