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体育运动学校如何开展计算机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论在体育运动学校如何开展计算机教学

邱彤

邱彤江苏省连云港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于淘汰分流机制下的职校考生分数偏低,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不高,而且中等体育学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严峻,如何针对体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机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的掌握,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是计算机教学的主要手段。

关键字:主动;互动;就业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基地,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体育成绩突出的同时,由于体校的学生来自各个普通中、小学,文化课基础差异较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知识基础薄弱,加之参加专项训练运动强度较大,容易疲劳,导致了对文化课学习的厌烦情绪,而当前教育目标是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所以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体校文化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计算机教学中的最大难点。

对于教学我来谈一谈一些看法:

一、学生知识参差不齐,教学要由浅入深、分层教学

由于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知识的水平差别很大,致使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首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控制教学活动。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还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对于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从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准确、恰当地引导学生分层教学。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到由浅入深,使学生易于接受,以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例如,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可以把网络内容先讲,因为很多学生对于网络都很熟悉,而且也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的情况下,进而引导学生实际应用,搜索计算机的发展史,我国的第一部计算机等等知识。

二、从身边实际着手、设置悬念启发并吸引学生。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先引起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感觉有悬念,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了,教师就可以很轻松的带领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了。

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贴近学生身边的实际需要。例如:在讲授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它写写训练日记;在讲授“画笔”时,为了引发学生兴趣,可以让学生利用它绘制训练中的技术要领动作;在讲授“媒体播放器”时,让学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欢的乐曲;在讲授“EXCEL”软件时,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一段时间的消费情况。在“VB”教学中甚至可以让他们设计一个篮球比赛比分显示系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训练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

三、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竞争精神。

在教学设计时要精讲多练,并做到全方位互动,要达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寻求别人的帮助。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最终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给我发电子邮件。学生给我发了很多电子邮件,其中有美丽的图画、精彩的贺卡等,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一些心里话。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写的都是赞扬、鼓励的话语,这在给他们以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学习新知的劲头也更足了。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举办“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网页制作比赛”等等。通过举办的一系列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展示学生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

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

在备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从而使知识以多种方式呈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添加一些查阅到的有关方面的补充资料,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即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强了练习的密度,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从而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应用型”人材,为了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高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才能。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谢幼如编著《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1992年;

【2.】金学斌国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

【3】黎加厚,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电化教育研究》2002.2

【4】肖剑,潘允忠。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刊,2005,5:99-100

【5】郭修金,虞重干,平杰.上海市实施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审视与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6)5:44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