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收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收益

孔晓晖

河北省献县乐寿镇中学孔晓晖

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况:两个教师知识水平相近,教育对象相近,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一个课堂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兴趣盎然,课堂收益丰厚,教学效果明显;另一个课堂的学生注意力涣散,昏昏欲睡,兴味索然,课堂收益微薄,达不到教学效果。

究其原因区别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高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才能和经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产出,这其实就是如何切实开展有效教学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收益呢?我认为,一方面,要用新课程理念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所有的环节,让我们的教学充满灵气,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最大可能地实现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实施课堂的有效教学,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第一、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确定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目标过高,通过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在教学中学生感到没味道。目标的设计要适当,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目标的设计要具体、要分层,以便自己执教。

2、自主选材,精心组织,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现行教材采用的是模块教学法,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去创造性地使用,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预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控,适当删减或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第二、课堂上要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1、“精讲精练”,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2、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师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第三、坚持写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学者林崇德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只有学会反思,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提高。让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原来陈旧的教学走向有效教学。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反思品质中的几个“度”是训练的方向,即反思要有广度,反思要有深度,反思要有高度,反思要有创新度,反思要有灵活度。只要我们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既提升了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只要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