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门诊管理要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浅谈门诊管理要素

刘华英

刘华英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618000)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58-02

门诊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部门多,涉及事务庞杂,涉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做好门诊管理工作,必须要掌握几大管理要素,方能管理到位,现就自己在门诊管理工作中的体会谈以下几点:

1.流程化管理

门诊是一个诊疗功能比较齐全的系统整体,从患者挂号、候诊、就诊、缴费,到医院提供诊断、检验、放射、注射、治疗、取药等,是一个连续的由多个环节组成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给病人带来的不便,都会降低门诊满意度,因此,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制定合理流程就非常重要。我院通过开展全方位流程调研,简化流程中间环节,合理布局医技科室,起到了优化门诊管理的作用。

2.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是提升门诊质量的重要内容,关键在于把各种规章制度、会议精神形成规范,形成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良性运转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规范:

2.1加强医师出诊、停诊管理,规范停诊审批,强调医师停诊后替诊、补诊,建立并落实月公示制度,每月点评,保证接诊能力。

2.2综合绩效考核增加对门诊患者投诉及满意度的考核分值,并及时反馈。每季度开展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3设立门诊“优质服务示范区”,加强诊区巡视,维护良好的候诊秩序,开展有特色的门诊患者宣教工作等。同时在各分诊台开展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及时推广。

2.4把门诊医生处方、病历、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形成量化指标,列入考评,并和奖金挂钩。

3.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门诊实质上是医院的一个小缩影,门诊的质量意识、服务理念实质上是医院文化的体现,加强学习,提升人员素质,是门诊管理的要素之一。我院门诊部通过几种方式组织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一是把工作任务、业务问题、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作为一个学习过程,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完成工作过程中的反思、交流、分享来实现学习;二是通过门诊部组织学习,针对在日常工作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门诊部进行重点问题的讲座,让重点问题及时得到剖析、整改;三是要求门诊工作人员自觉学习,提升素质,每月要求每位医生至少对自己当月的学习内容作出简短的总结。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员工能将学习和工作更好地融为一体,同时,专题讲座和自学过程也加强了反思与交流。

通过上述三大管理要素的落实,我们相信,随着门诊流程的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人员素质的提升,门诊服务品质一定能得到全面提升,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