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课外作业的设置与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谈英语课外作业的设置与优化

杨士林

山东鄄城县引马中学杨士林

《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随着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更新,广大师生转变了教学理念,任务型语言教学融入了课堂,已初步形成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局面。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英语作业也应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它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其中既有操练性的练习,也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课外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应拘泥于教材,应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英语课外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总体创意和设计提出要求。目前初中英语课外作业布置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作业布置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

作业形式单调乏味,其中抄写、背诵等机械练习较多。作业内容枯燥,多以巩固语言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很少注意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训练;同时在学习策略方面,未能开发现有课程资源,让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把网络知识同课本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作业形式收集相关知识,进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长期的机械练习使学生对作业丧失了兴趣。

2、在“减负”口号下,许多教师很少布置课外作业

这种情况势必导致当天所学内容得不到及时巩固,影响以后新知识的接受。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科学地布置课外作业,使完成课外作业成为学生高兴做的事而不成为他们的负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紧迫问题。

二、任务型课外作业

任务型课外作业(Project-basedHome-work)是以调查、观察、探究、展示和分享等形式开展的跨学科活动,“项目”是指由若干交际任务或学习任务构成的一组旨在解决问题的语言运用活动。任务型课外作业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这种作业一方面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地开展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语言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课外习得的语言知识应用于课堂,丰富课堂内容,扩大语言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了GoForItUnit2Whydoyoulikekoalabears?后,要求学生开展“动物日”活动:选择一种动物,作为全球动物日的代表并用充分理由加以论述;拟定首届动物日的计划;在全班作简短的口头陈述,并以最终入选动物形象代表的身份写一封“致人类邻居”(ToOurNeighbors)的公开信。可见,课外作业项目化是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的模拟真实交际活动,项目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了“用中学”。这种课外作业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型课外作业的实施过程

教学实践中,任务型课外作业有多种设计模式,但基本实施过程是:

1、任务准备

任务准备阶段主要是教师提出任务框架,交由学生讨论后,学生确定各自的具体任务。这一阶段是任务化活动的“备课阶段”。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课本知识同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点,采用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设计项目化任务,并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明确个人目标。例如学生学完GoForItUnit2Whydoyoulikekoalabears?后,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化任务:Whydoyoulikekoalabears(...)?

2、信息处理

这一环节的任务主要是搜索信息,加工和提炼素材。这一阶段是任务化活动开始前的“说戏”环节。教师向学生说明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及所用的主要语言材料,并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交流的语言环境。这一过程中,根据Bruner1983年提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语言教学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就像建筑楼房时的脚手架一样。要让学生在初学时有成功感和安全感。”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支撑,根据需要可以把学生较难完成的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帮助学生写计划,作出分步行动的说明,把完成一个任务作为完成另一个较大任务的平台。例如,在MyFavoriteGame-Football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给出一些专业术语,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以便拓展和丰富活动内容,同时要求学生编出相应的对话进行表演。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列微任务(mini-tasks):(1)TheOriginofFootball;(2)TheBackgroundoftheFootballMatch;(3)SomeKnowledgeaboutaFootballMatch;(4)TheWorldCup.这就能够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所获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操作活动

这是任务化活动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是“形成框架,探究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扬合作精神,努力克服语言上的困难,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还要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给学生提供支持。

4、成果展示

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成果交流、展示、评价、分享。每组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情况及得出的结论。他们可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把他们的结论介绍给全班同学,还可以通过作业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供大家分享。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同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结果作出客观评价;并制作学习档案袋,收集相关项目完成情况的资料,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关于设计任务型课外作业的思考

任务型课外作业提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他们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在设计任务型课外作业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的差异设计项目化任务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让学生将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学生在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方面存在着差异,在完成同一任务时,就会有快有慢,有好有坏。传统作业大多围绕课本语言知识点设计,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差异。现在,教师在设计任务型课外作业时应处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设计的语言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2、遵循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

教师布置任务型课外作业要随教学进度适时布置。从实践情况看,一般以每个单元(4-6课时)布置一次此类任务为好。也可以两周一次。教师设计任务型课外作业时,需认真分析单元内容,把项目设计任务同每单元的主任务(Main-task)结合起来。任务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任务在形式上最好是由数个微任务(Mini-tasks)构成的一串“任务链”。

3、要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困难、挑战,如果没有机会,他们会感到非常失望,长此以往,会丧失完成任务的热情。而且,如果教师重任务、轻成果,学生也会产生完成任务与否都无所谓的态度,那么任务就丧失了它的意义。通常在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成果,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

4、评价是任务型课外作业的重要环节

教师一定要把评价作为鼓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项目化课外作业成果的评价可分为三部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其中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是学生开展学习反思以改进今后学习的重要手段。

五、启示

任务型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它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作为学生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通过课外任务的完成,学生懂得了如何在“做中学”。同时项目化课外作业也促进了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