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与中药饮片真伪品的鉴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常见中药与中药饮片真伪品的鉴别

王凯勋

王凯勋(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458030)

【中图分类号】R286.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402-02

【摘要】文章主要对临床上常见的几种中药及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进行了相关阐述,希望可以通过本文可以给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石斛草豆蔻酸枣仁苏木伪品鉴别

1常用中药真伪鉴别

1.1酸枣仁与伪品滇酸枣仁

酸枣仁系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该种子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一面平坦,中间有一条微突起的纵线纹。表面平滑有光泽,外表呈紫红色或紫褐色,长5~9mm,宽5~7mm,厚约3mm,气微,味淡。

滇酸枣仁系鼠李科植物滇酸枣仁的干燥成熟种子,呈扁圆形,一面平坦,无纵线纹。表面平滑有光泽,棕黄色,长4~8mm,宽4~6mm,厚1~3mm,气微,味微酸。

1.2石斛与伪品石仙桃

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茎。临床常用的是黄草石斛(D,chrysantnum),呈圆柱形略弯曲,无膜质鳞片,长30~80cm,直径0.3~0.5cm,表面金黄色至淡褐色,具纵沟,顶端无叶痕。质实易断,断面纤维性。嚼之粘性,气无,味微苦。

石仙桃为兰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去掉叶以伪充石斛,外观呈圆柱形,弯曲,被膜质鳞片,长10~30cm,直径0.2~0.4cm。表面污黄色或黄棕色,偶有金黄色者,有分枝,分枝具纵沟,顶端有叶痕。质坚稍韧,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嚼之无粘性,气无,味淡。

1.3草豆蔻与伪品长柄山姜

草豆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的种子。本品种子团呈圆球形,直径1.5~2.7cm,表面灰褐色,中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三瓣,每瓣有种子22~100粒。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略光滑,长3~5mm,直径约3mm,种背为1条浅纵沟。质硬,气香,味辛,微苦。

长柄山姜为姜科植物长柄山姜的干燥种子,种子团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2~2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中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三瓣,每瓣有种子10~25粒,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较粗糙,长4~7mm,直径约3.5mm,种脊为1条深纵沟。质硬,气微,味淡。

1.4苏木与伪品山苏木

苏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呈长圆形或对剖半圆柱形,少数为疙瘩状,常见纵向裂缝。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横锯面有明显同心环年轮。气微,味微涩,水中浸出液自然光下呈橘红色,滴加石灰水呈紫红色。

山苏木为檀香科植物沙针的去皮根、茎。其根及茎为长圆柱形,树兜部分呈疙瘩状,外表有钉包和乳头状突起,无纵向裂缝。表面棕红色至橙红色,横锯面同心环年轮略现。气微香,味淡。水中浸出液在自然光下显橙黄色,滴加石灰水不变色。

1.5巴戟天与伪品虎刺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其根呈弯曲圆柱形,常压扁,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粗纵纹,常因皮部横向断裂而呈连珠状,露出黄色白木心。木心直径0.1~0.5cm,具深纵沟纹,不易折断,横切面呈圆形具细齿。断裂的皮部横切面呈紫蓝色,质脆易剥落。气无,味甘,微涩。

虎刺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根。其根弯曲,呈连珠状,压扁或不压扁。膨大部位直径0.5~1.5cm,表面灰白色,有细纵皱纹。质坚实,横向裂纹较少。膨大部位之间为一段带表皮的木心,木心直径0.1~0.3cm,表面纵纹较细,质脆易折断,横切面圆形,气无,微甜。

1.6黄芪与伪品刺果甘草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根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黄芪顶端分歧少,下部分枝亦较少,质硬但略有韧性,断面形成层环较明显,皮部约占根部半径的1/3,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射线致密,味微甜,有豆腥味。

刺果甘草,根呈圆柱形,头部分歧较多,分体大多扭曲,长20~100cm,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且不规则纵皱纹、纵沟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长微突起,质硬实难折断,断面纤维性起粉,形成层不明显,放射状纹理明显,并有裂隙;皮部约占横切面半径的1/5~1/4,灰白色,木部淡黄绿色,气微,味较苦涩,嚼之微有豆腥味。一般外用杀虫。

1.7乌药及伪品荆三棱

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乌药片呈圆形或类圆形薄片,厚0.1~0.2mm,直径1~3c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而微红,具密集的放射状纹理和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周边黄棕色或灰棕色,栓皮易与木部脱落,栓皮脱落处为淡黄棕色,平整而有弹性,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荆三棱,呈类圆形薄片,厚0.5~1.5mm,直径1~2cm,切面灰白色,有散在的灰褐色筋脉点,质轻略韧,较易掰断。断面略平坦,粉性。气微,味淡,嚼之微辛、涩。

2常用中药饮片真伪鉴别

2.1灵芝

掺假:树舌;层叠树舌;肉色栓菌。

鉴别正品: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灵芝(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japonicum(Fr.)lloyd的干燥子实体,菌盖木栓质,半圆形成或肾形,直径12~20cm,厚约2cm。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内有光泽,具环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盖肉白色至浅棕色。菌柄多侧生,长7~19cm,径约4cm,红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样光泽。菌管内有多数孢子,呈褐色筛状,气微香,味微苦涩。紫芝菌盖与盖柄的皮壳呈紫黑色;菌肉锈褐色。

伪品:树舌;层叠树舌;肉色栓菌三种,均无菌柄或菌柄极短。

2.2穿山甲

掺假:聚乙烯伪造品;掺入白矾。

鉴别正品:为脊索动物哺乳纲鲮鲤科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linnaeus的鳞甲,呈扁形、菱形、三角形、扁平片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外表面黑褐或黄褐色,有光泽,中央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其下有数条与棱线相平行的细纹。角质,半透明,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断,体重,气微腥;炮制品(炮山甲)呈卷曲状,金黄色,质松脆,体轻,断面浅黄色,无钾盐、铝盐、硫酸盐反应。

伪品:聚乙烯制品,砂汤时冒出刺鼻浓烟而消失,掺白矾的炮山甲制品表面附着大量白色细小结晶体,断面有白色晶体,有强烈反射光,体重,味咸涩。水浸液显钾盐、铝盐、硫酸盐反应。

2.3鸡内金

掺假:鸭内金。

鉴别正品:为脊索动物门鸟纲雉科动物家鸡Gallusgallusdomestieus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不规则的深黄色、金黄色或黄褐色片状物,脆性好,外表可见明显棱状波形皱纹,断面角质样,有明显光泽,厚为0.5~1.0mm。

伪品为鸭内金,多呈圆片状,有一定的韧性,色较暗,暗绿色和墨绿色居多。外表棱状皱纹少而不明显,断面无光泽,厚约1.5mm。

2.4冬虫夏草

掺假:地蚕及草石蚕;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经加工压模而成虫体,人工染色而成。

鉴别正品:为麦角科(Clavicipitaceae)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cberk(Berk.)sacc.寄生在鳞翅回蝙蝠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外表深黄至黄棕色,粗糙,斑纹明显,近头部环纹较细,共有20至30条环纹。全身有足8对,以中部4对最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深棕色至棕褐色,细长,圆柱形,一般比虫体长,质柔软,折断面纤维状,类白色。

伪品:无子座,气微腥,味微苦,用水浸泡易膨胀,褪色明显,体重,久尝粘牙,遇碘试液显蓝色,子实体与虫体易分离脱落。

2.5蛤蚧

掺假:多疣壁虎、壁虎、蜡皮蜥、喜山鬣蜥、红瘰疣螈;用大竹片(肉已被剔除)遮盖腹部的蛤蚧。

鉴别正品: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壁虎科(Geckonidae)动物蛤蚧Gekkogeokolinnaeus的干燥体,两眼多凹陷,无眼睑,吻鳞不切鼻孔,口腔内无大齿,四足均有五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尾细长而比较结实与体长相等,有不很明显的银灰色环带数条,有黄白色或绿色斑点散在。

伪品:多疣壁虎、壁虎的吻鳞切鼻孔;蜡皮蜥、喜山鬣蜥有眼睑,均具爪;红瘰疣螈无吻鳞;用剪刀剪去遮盖腹部的竹片,可见其蛤蚧肉被剔除,只有一根脊柱和一张薄薄的外皮,对光照透光,用手指轻击外表,尤如击打鼓或(薄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