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的疗效观察

李翠英

李翠英(宣化区宣钢医院眼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目的:分析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72眼)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瘢痕小,随访1年,成功率高,仅3眼复发(4.2%)。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有助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及减少瘢痕形成,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翼状胬肉;显微手术;结膜瓣移植

【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37-01

翼状胬肉是由于眼部长期受到风沙、烟尘、热、阳光、花粉等外界刺激,和/或遗传、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及解剖因素作用下使角膜缘部结膜血管或结膜上皮组织发生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组织和浆细胞浸润所形成[1]。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手段。因术后复发率较高,致使本病一直属于眼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我院自2005年以来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病人65例72眼,随访至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翼状胬肉病人65例72眼,男30例32眼,女35例40眼。年龄最小38岁,最大67岁。原发性62眼,复发性10眼。发病时间:最短者4年,最长者15年。

1.2手术方法:所有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

①术前准备:术前用典必殊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连用3~5天,以抗炎,减轻充血。

②麻醉: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局部浸润麻醉。

③手术步骤: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在胬肉头部外0.5mm的透明角膜区做一浅层划痕,沿此界限做角膜浅层剥离分离至角巩膜缘,再沿胬肉上下剪开球结膜,将结膜与胬肉组织分开剥离直至半月皱襞处切除胬肉,自颞上方角膜缘上方取一块与裸露区巩膜面大小一致的球结膜,将结膜瓣移植覆盖在裸露的巩膜面上,距角膜缘2mm处以10-0尼龙线与周围球结膜及浅层巩膜缝合固定。要求移植球结膜瓣平整,术毕用虹膜复位器把移植的结膜瓣下积血压出,使之平伏紧贴在巩膜上。

④术后处置:患眼包扎,涂抗生素眼膏,次日开始滴典必殊滴眼液2小时一次,一周后改为每日4次,逐渐减量至一个月停药。术后2周裂隙灯下拆除缝线。手术后第1、3、5天,1、3、5个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结膜瓣和角膜上皮生长情况。

1.3治疗标准。治愈:角膜创面愈合,透明光滑,无残留组织,结膜无充血及增生。复发:角膜创面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长入。

1.4结果:治愈标准:术后一个月手术区结膜充血消退,结膜瓣平整。可略有瘢痕组织增厚,无充血。近角膜缘无胬肉组织生长,眼球转动自如。72眼中治愈69眼,占95.8%,复发3眼,占4.2%。复发者主要表现为移植的结膜瓣充血明显,并向角膜方向生长。并发症:72例术后均无感染、角巩膜溃疡、植片坏死及脱落、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等并发症。

2讨论

目前翼状胬肉手术方法较多,如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及带蒂结膜瓣移植术、翼状胬肉头部转位术等。手术成功率从59%至94.5%不等。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达30%~50%[2],并且影响美观。因此如何安全地将翼状胬肉切除干净,达到良好的光学效果,避免术后复发并且局部瘢痕小、美观是手术的根本目的。Reid等[3]的实验研究证实胬肉头部前缘角膜上皮细胞中,存在异常角膜缘干细胞表型。术中要彻底刮除胬肉头部前缘变异角膜上皮,完全清除这种变异角膜缘干细胞,避免其术后向角膜缘部增生移行。角膜表面及结膜下翼状胬肉残存组织是形成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基础,而巩膜表面残存的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是复发的根本原因[4]。因此彻底切除干净翼状胬肉结膜下增生的纤维血管组织是避免术后复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在术中将胬肉颈部、大部分体部的变性结膜及其下筋膜完全彻底切除,并把巩膜上增粗的血管电凝或烧灼。Delorakis等的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纤维血管组织可大量超常表达多种细胞生长因子,阻断术后各类细胞生长因子与残余病变纤维血管组织的接触就成为避免翼状胬肉术后复发及形成瘢痕的重要因素。术后保持眼表面的完整性,在解剖学上重建正常眼球结膜和巩膜紧密粘连,也是翼状胬肉手术的另一个重点。我们采用颞上方游离结膜瓣移植,将移植的球结膜瓣充分与巩膜紧密接触的前提下,将其缝合于距角膜缘2mm浅层巩膜和相应的切口边缘的球结膜、筋膜上。缝合前一定要妥善止血,彻底清除巩膜上的棉絮等杂物。术中要特别防止移植的结膜瓣正反面颠倒。

有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所以抑制翼状胬肉术后的炎症反应可能利于减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翼状胬肉术后应用典必殊眼药水,有抗炎、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和新生血管的作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角膜上皮生长情况和观察眼压。

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避免了取材的不方便,避免了携带残留的异常组织,在翼状胬肉切除后能够很好、很快地替代切除的病变组织,起到覆盖裸露的巩膜面、促进缺损角膜上皮修复的目的,阻止翼状胬肉的复发。因此我们认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是治疗翼状胬肉、防止复发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20-1322

[2]王雨生.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2):116

[3]ReidTW.Removemorecellstotreatpterygiumeffectively[J].OcularSurgNewsInt,1998,9(7):44

[4]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4

作者简介:李翠英(1975.8-),女,本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