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学英语教与学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3

乡镇小学英语教与学现状及对策

钟杰

(四川省邻水县石滓镇中心小学四川广安638514)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090-02

英语作为沟通世界的桥梁,已经毫无疑问地变成了国际性的语言。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更好地应对21世纪的挑战,2001年1月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了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即"2001年秋季,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如今乡镇小学英语教学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由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底子薄,起步又较晚,发展程度和总体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有关乡镇小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现状的研究非常少,因此开展乡镇小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现状调查的意义重大。

一、调查范围、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某县5所乡镇小学的3-6年级学生50人。

2、调查内容:调查研究内容主要是乡镇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3、调查方法:本次采用面试调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⑴、对于小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在社会、家庭、学校中对英语的接触、了解、学习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⑵、对于小学生现有英语知识水平及学习来源等情况进行面试调查。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深入到乡镇教育的最基层,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乡镇小学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开课不统一,课时安排不够。乡镇学校的中心校开设了英语课程,村小没有开设英语课。而且这些开设英语课的也只是把英语作为搭头,没有专职英语教师上课。每周只有两节英语课,个别学校每周只有一节英语课。村小的学生在小学根本不学英语,"我们只是把英语书发下来,自己看看书里的图片"一个学生在面试时这样说。

2、乡镇小学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在乡镇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灌、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3、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一到二次,每次仅二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英语的兴趣。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乡镇,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4、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超负荷工作的问题普遍存在。不少"懂点英语"的语文、数学教师都正在从事小学荚语教学。他们专业基本功不扎实,难以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了。乡镇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乡镇小学教师教龄短、缺乏教学经验。有的英语教师平均教龄5年,40%的小学英语教师只有1-2年的教学经历,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仅占10%,70%的教师从未教过英语。

乡镇小学英语教师工作量过重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调查,52%的小学英语教师周课时在20节以上。乡(镇)教师人均课头2-3、人均周课时18节;还有几所学校因师资力量不足,一个教师竟担任3-4个课头,20多节课。老师面对那么多的课头和学生,即使工作务实求真,努力再努力也很难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乡镇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流失太大。乡镇地区是经济较为薄弱的地区,许多地方交通极其不便,没有吸引人才的优势,特别是英语人才,而英语专业人才在经济发达地区大有用武之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英语老师自然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许多师范类毕业生分配到乡镇也只是想在这里过渡一段时期,待有机会成熟就远走高飞。因此,在乡镇地区英语教师是人心不稳、队伍不稳,造成了英语教师师资缺乏。

5、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更何况三年级的孩子才八、九岁,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再来个英语,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是心怀疑问:"这么小的孩子,能学好吗?"而有的家长则是虽然也能认识到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6、学生自身及"应试后遗症"制约着英语的学习。乡镇小学学生在学习英语上缺乏自信心,他们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使得英语成为哑巴语。乡镇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乏自信心心理,又害怕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即使给他们课堂时间讨论,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会僵持在那里或沉默不语。学生越是胆小,越难于开口,英语口语与交际能力就越难以提高。虽然这种心理障碍主要出现在初学阶段,但如不及时排除,则会严重影响后续学习。

三、解决对策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一些提高乡镇小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对策:

1、优化师资结构,全面推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采取优先政策,吸引和鼓励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到乡镇任教。对乡镇英语教育充满激情的教师到乡镇任教,有关部门应该尽力缩小城乡教师的福利待遇差异,使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愿意到乡镇任教,尽量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教育管理部门还要督导学校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英语并应用英语。同时学校要减轻教师工作量,稳定教师队伍,大力提倡大学生扎根乡村支教。对于在职教教师进行培训,开展各种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让城市的一些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短期的任教,可担任教研组长,大城市的经验结合乡镇实际直接向乡镇扩展,同时让一些乡镇英语骨干教师到城市学校短期任教、吸收新信息、提高本人水平,并完成信息传递任务,完善英语教育的城乡结合,交流过程中要重视教学课后的评级与分析,学校要适时召开家长会议,全力动员家长支持孩子学习英语,并配合学校对英语学习采取的一切措施。

2、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注重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及趣味性。要根据学生喜好,积极采用游戏、情境表演、说唱等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侧重。特别要重视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及英文字母书写的规范化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英语知识,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可借助于手势等身体语言,少用母语。并多给学生说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多说,给学生创设各种说英语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经常用英语进行对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利用乡镇学生自身优势,学习英语。

乡镇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对大自然的体会更深。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良好情景,利用这些场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入门开始,应让学生觉得好学易学,在打好坚实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自学,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乡镇小学应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学生英语第二课堂学习与交流活动,开展以英语为主题的英文歌唱、小品表演等活动,并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英语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在课堂上学习的词语学到、记住,再说出来和翻译,使例句里的词语和句型成为学生技能的积极组成部分,进行交际性运用,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学英语的环境。

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多讲英语,能用英语表达的言语尽量用英语表达,英语教师要起好示范带头作用,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也要积极配合。

课外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有趣的英文歌谣,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常运用、反复吟诵,积累英语知识,培养兴趣。充分利用校、班的宣传窗、黑板报等阵地,开设英语专栏。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改变语言学习环境,增加英语学习资料,组织英语兴趣活动,增加语言训练机会,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

5、使用有效地教学策略,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合理地选择使用有效地教学策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创设情境。"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创建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情境,让学生敢于和勇于自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因此,要创造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组织各种适宜所有学生参与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的学习新的知识。让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第二,转换角色。"紧张、害怕是语言学习的大敌、成功体验的杀手,也是主动交际的最大障碍"。教师让学生增强自信,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语言学习过程就会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平等互助互促的过程。

第三,量力策略。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就群体而言,处理好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身差异消除学生焦虑、恐惧、厌恶等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特意让学困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在活动中让他们充当一些简单角色等等。一旦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的恐惧或厌恶心理,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第四,情感策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由于他们认识的局限性,所以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此,对在英语学习上已经形成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不论其闪光点是哪一方面的,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使他们认识到教师没有因为他们成绩差而放弃他们、鄙视他们,使他们认识到教师依然关心他们,一逐步消除其逆反心理,逐步恢复学习信心。

6、社会,学校,家庭,教师要携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教育是个大工程,政府要加大投资,社会各界要伸出援助之手,为学校配置基本的电视机、录音机等必要的教学设备,并逐步建设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浓厚的氛围。学校在开课时要招聘有资质的教师,适当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给教师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家长要给孩子良好的环境,多关注孩子生活情感,尽量满足英语学习的必要工具的需求,督促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教师要对学生负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总之,要想彻底扭转乡镇小学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英语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花大力气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从"加大财政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培养合格师资、健全考核体系、提高教学效率"等多方面着手,全方位调动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优化乡镇小学的办学条件、育人环境和教学手段,才能为全面提高乡镇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提供有力保证,以促进乡镇小学新课程改革稳步、扎实、有序推进,从而达到推动整个乡镇基础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