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涂秀华

涂秀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医院消化内科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目的观察由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组成的10天序贯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10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前5天用兰索拉唑3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后5天用兰索拉唑30mgBid、克拉霉素0.5gBid、呋喃唑酮0.1Bid;对照组:兰索拉唑3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克拉霉素0.5gBid,疗程为7天,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14碳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2.6%,对照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结论10天序贯疗法是可供选择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方法。

【关键词】序贯疗法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疗效

幽门螺杆(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重要病因之一,在胃癌的发生初始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1],因此根除H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择以10天序贯疗法抗H.pylori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入选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经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106例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2007年《全国幽门螺杆(HP)感染若干共识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根除指征,治疗前4周内未使用抗菌素,两周内未使用PPI、H2RA、铋剂;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非哺乳期或孕期妇女。

1.2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前5天用兰索拉唑3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后5天用兰索拉唑30mgBid、克拉霉素0.5gBid、呋喃唑酮0.1Bid;对照组:兰索拉唑3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克拉霉素0.5gBid,疗程7天。

1.3疗效评估标准

所有患者停药4周后复查14碳尿素酶呼气试验,其DOB(deltaoverbaseline)小于2.5%为阴性,判断为根除治疗成功,阳性为根除治疗失败,记录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2组间计数资料进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的根除率为92.6%,对照组的根除率为78.8%,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见表2)。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3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2007年庐山会议明确列出必须根除HP的情况,即消化性溃疡、早期癌术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目前仍推荐含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或甲硝唑)为一线治疗方案[2],但随着时间推移,原有效根除HP感染的治疗方案因HP耐药而逐渐下降[3]。其原因可能有抗生素耐药、疗程偏短、药物相关性副作用、胃内细菌负荷量、交叉重复感染及吸烟等[4]。因此寻找新的抗HP治疗方案已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表明10d序贯疗法的根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5][6][7]。为何序贯疗法可以得到更高的HP根除率,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有:1、PPI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从而增加抗生素的疗效,而阿莫西林在PH>5.0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发挥作用;2、胃内细菌负荷量减少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细菌对后续药物的敏感性,有研究提示前5天诱导期采用阿莫西林,不仅本身能杀死HP,而且能减少患者的细菌的负荷量,从而增加细菌对克拉霉素的敏感性[8];3、细菌能够产生克拉霉素的流出通道,将药物快速运出细胞外,阻止克拉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而阿莫西林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使其他药物更容易进入细菌提内,从而增加药物疗效[9],故第一阶段的阿莫西林治疗可能提高第二阶段克拉霉素的疗效;4、呋喃唑酮替代甲硝唑是否对提高根除率有一定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是否疗程延长起着一定作用尚有争议,因此需要更多的实验进一步探索。

本文结果显示序贯疗法的根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92.6%vs78.8%),两组之间根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观察期间均为发现不良反应,均坚持服完疗程内所有的药物。因此10天序贯疗法是一个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的HP根除方案,是可供选择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国庆,夏华国.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J].胃肠病学,2005,10(1):37-43..

[2]MalfertheinerP,MegraudF,OMorainC,etal.Currentconceptsinthemanagementof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theMaastrichtIIIConsensusReport[J].Gut,2007,56(6):772-781..

[3]胡平津.规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4,52(4):6

[4]VilaichoneRK,MahachaiV,GrahamDY.Helicobacterpyloridiagnosisandmanagement[J].GastroenterolClinNorthAm,2006,35(2):229-247.

[5]董锦禄,冉志华,沈毅,等.10天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荟萃分析[J].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2008,17(2):106-109.

[6]VariaD,ZulloA,VakilN,etal.Sequentialtherapyversusstandardtriple-drugtherapyfor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arandomizedtrial[J].AnnInternMed,2007,146(8):556.

[7]ZulloA,GattaL,DeFrancescoV,etal.Highrateof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withsequentialtherapyinelderlypatientswithpepticulcer:aprospectivecontrolledstudy[J].AlimentPharmacolTher,2005,21(12)):1419.

[8]董锦禄,冉志华.幽门螺杆菌根除新疗法.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9-13-B1.

[9]DeFrancescoV,MargiottaM,ZulloA,etal.Clarithromycin-resistantgenotypesanderadicationofHelicobacterpylori[J].AnnInternMed,2006,144(2):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