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车运用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机车运用安全管理

吴敬峰

柳钢铁路运输公司机务段

摘要:本文通过对机车乘务员的违章作业心理、事故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机车乘务员形成违章作业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机车运用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提高机车运用安全管理效能。

关键词:机车运用;违章;安全管理;措施

违章作业与安全管理,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他们是利益的矛盾体,是不可兼容、不可调和的两个独立的系统。任何一家企业或机构,在管理上,安全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发展的奠基石,是确保企业、职工利益不受侵害的有利保障。柳钢铁路运输公司机务段主要承担机车运用、机车车辆检修两大任务,而机车运用是确保铁路运输公司生产有序开展的保障,是确保公司生产稳定顺行的前沿阵地,因此机车运用安全就是铁运公司保产保运的重要管理环节,而机车运用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机车乘务员的安全管理。

一、机车乘务员的违章作业心理

1、经验心理。

经验心理,多发生在部分老师傅身上。通常,老师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自认为经验丰富,在工作中容易简化作业程序、忽视安全操作步骤,在长久的作业习惯中,逐步将“违章”演变成“习惯性违章”。可以说,“习惯性违章”就是一些老师傅的经验心理在作祟,这是导致各类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2、侥幸心理。

职工在工作期间,很容易出现侥幸的心理,通俗点讲就是“投机取巧”,例如,当没有人监督时,职工会“偷懒”、会利用时间来玩手机、会简化操作流程,想当然的认为“领导不在,没有人懂的”、“领导不在,省点事不会出事故的”。职工存在侥幸的心理,轻则违规违纪,重则导致事故的发生,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3、自我表现心理。

自我表现心理,多发生在新员工较多。往往,新员工想在新岗位或领导面前急于表现自己,而忽视了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甚至将违规操作当做是自己的创新,最终埋下安全事故的隐患。

4、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多发生在安全意识意识不高,主见性不强的职工,很多时候看见别人这样做,好像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故,他也跟着学了。比较突出的就是“跟风”违规违纪。

5、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多发生在新员工身上。新员工往往还没有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总认为领导这也管,那也管,就是跟我过不去,老是针对我。一旦新员工有了这样的先入为主的意识后,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很“自然”地想“我就不理你,就不听你的,就跟你对着干”。

6、反常心理。

反常心理,分为高兴和悲哀两种。高兴的“反常心理”可表现为个人有“喜事”、“好事”,人的心情非常好,情绪高涨,这类人比较容易出现“乐极生悲”,因过度的兴奋而忽视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是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的一大诱因。悲哀的“反常心理”可表现为个人有“倒霉事”、“烦心事”,如家人生病住院、亲朋好友办白事、发生交通事故等,都会影响人的心情,个人情绪也会随之低落,心不在蔫,思想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的一大诱因。

二、事故的主要原因

任何一起事故,纠其原因,主要还是存在几下三个方面:

1、管理上的缺陷。

生产管理,首先考虑的应是安全,一切生产必须以安全为前提。要确保生产的安全有序的开展,就必须做到:一是制订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二是做好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工作;三是合理高效的生产组织;四是现场危险源的辨识与防范;五是安全隐患的揭查与整改;六是现场安全生产的督查与考核。以上六点,任何一点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引发生产事故。

2、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设备在运行中突然出现的偶发性的故障,“偶然性”及不可控的机率比较大,是一种“偶然”现象;二是日常工作缺乏对设备的点检、维护而引发的设备故障,可以说是“偶然”的积累,从而转化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必然”现象。

3、人的不安全行为。

据《2016年度柳钢工伤事故统计与安全汇编》统计的数据中,按事故原因统计,发生事故的原因最多的是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伤亡人数占工伤总人数的75%。数据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理论上讲,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可控的,但由于操作人员存在各种违章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又是最难掌控的,存在的变数太大。

三、机车运用的安全管理措施

1、贯输行车安全理念,推进行车安全管理

俗话说“车船三分险”。机车乘务员作为铁路行车部门的前沿部队,抓好行车安全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内容。乘务员要搞好行车安全工作,首先要有行车安全的理念。在做每一钩作业计划前,作为乘务机班的第一责任人,就要根据作业计划内容,对作业计划过程进行分析,如被挂车的停留位置、调车进路的信号、道岔、弯道、坡道等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机车或车辆行驶到某一区域时要注意哪些安全操作事项,要有安全预想,把安全挺在生产之前。其次,在机车操作的过程中,要与机车副司机加强沟通联系,要发挥机车副司机的作用,充分利用好副司机的“眼睛作用”。最后,机车司机要与调车员加强沟通联系,确保信息及时、畅通,避免“信号失联”造成行车事故。安全理念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要靠乘务员在工作中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积累,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先进操作经验,逐步养成的一种主动保安全的意识,最终形成自己的安全理念,从人的主观意识逐步推进行车安全管理。

2、以人为本,加强乘务员行车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关键在人,人的管理关键在思想,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所以,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使职工由“要我安全”的被动行为转化为“我要安全”的主动行为,职工在岗位上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标准作业。在日常工作中,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一些事故案例给职工进行学习,通过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达到用事故案例来教育职工、警示职工的目的。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订,都是在前人的血的教训中总结、制订出来的,是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但往往在工作中,很多职工不把他人的教训当回事,总认为自己很能干,不会出这些安全事故,最终出事故的人就是这些自以为是,不把安全当回事的人。在工作中真正能做到“我要安全”的人,在执行规章制度时最为彻底,从来不心存经验心理、侥幸心理,标准作业是行车安全的基础,是实现本质安全的保障。

3、狠抓乘务员安全技能培训,提高乘务员安全技能

安全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系数的提高。乘务员在安全技能高,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迅速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或其他紧急措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损失,避免人身伤害事故。

4、狠抓乘务员,强化安全规范管理

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改进,一些管理上的漏洞、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就要求我们要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防微杜渐,通过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制订规章制度规范职工操作行为与标准;通过检查发现职工的规章行为、管理制度的缺陷与不足,不断修改、完善规章制度,使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提高管理绩效,从根本上杜绝乘务员忽视安全、存在睡岗及玩手机等违规行为。

机车运用安全管理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各级管理人员敢抓敢管,对安全要敢于担当,对违章要敢于制止;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分析,制定与时俱进的管理措施,努力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