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刘欢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实验中学744600

【摘要】:汉语作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交流的主要语言,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提高汉语文学教学是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中职、汉语言文学、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一、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特殊性分析

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有其特殊性,体现在其更侧重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强调的是对学生精神取向以及社会观念的影响,同时注重培养人才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在就业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实用型的人才,因而教学实用主义备受推崇。在这种背景下,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也应顺势进行革新,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当代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汉语言文学在传统教学上较为死板和单一,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经济学无法得到调动。同时,由于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大多以理论或文学类著作为主,多是比较枯燥和难于理解,因此教师如果不能在教学方式上加以创新,就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再多也没有用,学生就会如听天书一样觉得很茫然。

2、教程内容滞后,缺乏与时代接轨

中职学生群体的特点在于年轻、充满青春活力的。他们喜欢的事物是那些充满时代气息和创新的。但汉语言文学的课本长期以来都没有进行创新,无法与时代接轨。其陈旧的内容往往要求学生要死记硬背,使学生觉得缺乏创新,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实验或练习,也无法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考试形式也主要是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更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合理

专业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活动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以外的附加值,如文学素养等。由此看来,目前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确定并不合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把握和应用,以及文学素养的建立应该都是汉语言文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然而,人文素养这个本应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素养,却并没有渗透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未成为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组成部分。

三、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进和优化策略

1、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学作品、文章和文字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学习形式,比如是选择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欣赏还是选择传统式的诵读等。

对传统教学手段我们不应一味地批判,而是应该有所取舍,一些教学形式还是很有存在的必要性的。在具体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考试不能仅以分数论成败,而是要让学生将这种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据汉语言教学的特征来确定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的首要职责。

2、创新专业教学内容,构建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实需要有所改变,基于此应改变和重组教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记忆,而应该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培训。教师在备课及授课时应加强对最新知识的把握,在讲解过程中,无论是现代文学、古代文学还是作文都应该加强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体系应用发展的科学理念加以优化。

此外,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一方面,教师本身一个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能够提出一些较为独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行为上应善于探索,不断实验、不断总结。另一方面,要做到勤于思考,勤于行动,进一步发展创新思维。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以此为背景,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激励学生去思索、去探讨。

3、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就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来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举是学生创新的必备素质。人文精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加强。

第一,基本的人文素质。基本的人文素质包括的?义比较广泛,如人权、人性和人道意识,学会生存的自我保护和发展意识,积极乐观和向上的良好心态,要有正义感,宽容大度且有爱好和追求,有气质,善于展现自我和发扬个性等。

第二,人文主义教学理念。人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够发展自我的潜能,应尊重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使学生培养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应进一步强调学生自我指导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进一步认识到价值观、动机及感情对学习效果所产生的影响。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具有独到见解的民主学习精神等。只有如此,汉语言文学在未来的教育中才不会死板和僵硬,这有利于激活语文课堂,有利于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

4、适时改编开发新教材

为适应现代文化的发展,汉语言教材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如今的新时期环境下,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较多,可以剔除传统的汉语言教材大多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学习内容更加生活化、灵活化、趣味化。汉语言文学的内容需要结合当代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生活实际进行编制,从内容上来吸引学生,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也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总之,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要想提高效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紧跟时代步伐是必不可少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应不断提高实用性,教学方法应不断得到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应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徐景春.论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J].黑龙?史志,2013,1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