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科合理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浅析儿科合理用药

吴春梅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广东江门529100)

【摘要】儿科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儿童患者群体是医院所有患者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由于患病的主体并不是交流的主体,在就医用药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充分重视儿科用药的特殊性,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对儿科安全合理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科;合理用药;药学咨询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393-02

儿童患者年龄小,自我表达能力差,认知能力不足,自身抵抗力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入侵、感染,疾病种类繁多且复杂。儿童用药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关注,近年来,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儿童国家处方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颁布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的通知》,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因此,合理用药对儿童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

1.如何根据用药原则,科学合理用药

1.1明确是否需要用药

小儿用药必须从小儿的解剖、生理等特点出发,结合幼儿心理学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在用药前需对其进行明确诊断,并在病症确诊后为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尤其对于抗生素选择,需合理化,不可滥用。

1.2用药剂量恰当

小儿在体格和器官发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故在儿科用药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缩减。儿童时期新陈代谢旺盛,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水盐转换率高,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失衡。消化、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因此用药剂量不当容易导致严重毒副作用。应注意延长给药间隔,切不可给药次数过多、过频。

年龄依赖性是小儿用药的重要特点,年龄越小其药动学特点的临床意义就越明显[1]。由于缺乏儿童用药的基础研究,目前许多用于儿童的药品还缺少儿童给药剂量参考。儿童用药主要采用年龄段、体质量、体表面积三种计算方式给药。重量计算方式因简单易记成为临床实际应用的主要计算方式。

1.3选择合适的剂型及给药途径

尽量选择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减少喂药困难。对于没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用量进行准确分割,避免药物过量造成的毒性反应。

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保证药物吸收和发挥药理作用殊关重要。对年长儿要鼓励口服;不能吞咽或拒绝服药而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给药的,可由鼻饲管滴入或由肛门-直肠灌药;病情严重或药物只能供注射时可选择静脉或肌肉注射。但一定要按规定的速度滴注,切不可过急过快,以免药物渗出引起组织坏死。皮下或肌内注射可因周围血循环不足而影响分布,一般新生儿不采用。

2.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2.1避免使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

儿童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童中可引起关节痛及肿胀,18岁以下儿童禁用。因此,儿童疾病治疗药物选择除了着眼于用药指征,更应重视药物毒副作用方面的影响。

2.2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医生问诊时仔细询问小儿家属是否有家族过敏史,尽量避免给予有潜在过敏因素的药物,避开不安全隐患。嘱咐家长观察及了解用药后反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治疗。

有些药物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由于儿童个体差异,不同患儿用药后产生的药效及不良反应可能不一样,所以应根据血药或尿药浓度,随时调整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做到给药个体化[2],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

许多有遗传缺陷的小儿,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患儿应用磺胺类、伯氨喹、硝基呋喃类等抗菌药可出现溶血反应,并常较成人严重,尤其新生儿,溶血反应会加重本来已有的黄疸,须引起重视。

3.常见不合理用药

3.1重复用药现象

患儿有时同时患上几种疾病,在不同科室就诊,由不同科室的医生开具药品时,医生有时会开具同一种或同一类药品;同一药物不同制剂或多个复方制剂的重复给药也应引起重视。合理分辨复方制剂的组成,全面地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特别是不同疾病药物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在联合使用药物时,避免药物品种过多,同时剂量不可过高[3],避免重复用药对儿童造成伤害。

3.2解热镇痛药的滥用

当前一些解热镇痛药的效果肯定,但毒副作用也大,不宜长期使用。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镇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

3.3某些特殊药品的滥用

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当成补药滥用。

4.不可抗性原因及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一些儿童药物,规格不统一,没有严格的标准界定,甚至有一些产品没有明确的说明,导致医生药物使用不规范。

药师在审核儿科处方时,应比成人更加认真仔细,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医院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学咨询服务,可在门诊药房开设窗口咨询和电话咨询,由高年资的药师加以专业培训,承担药物咨询,提供合理用药指导,使患儿家长多方面获得合理用药的常识,纠正常见的药物不合理应用,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5.结语

随着临床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药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合理用药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全体医务人员应协同努力,积极关注儿童疾病的合理治疗以及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芸茹.当前药品说明书缺陷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0,2,17(2):175.

[2]潘西玲.浅谈儿童合理用药[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8);687.

[3]郝文清.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5,12期: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