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研究

郭吉辉

关键词:体育馆;智能化;管理模式

一、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的特点

所谓智能化建筑需要以建筑为基础,并结合信息化及自动化的通信及办公系统,从而达到智能、高效、专业的建筑要求。建筑智能化集合了现代高新技术,并以电子技术为核心。将智能化工程体现在体育场馆建设中,能够将多种功能进行整合,包括环境监控、通信广播等等,其内部功能模块需要专业的设计,并要求符合信息化的特点。要实现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建设,需要在施工环节各个阶段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其进行系统规划、深入设计、施工监管、验收核查及培训等阶段。这五个阶段相互关联,前一阶段的输出是后一阶段的输入,而后一阶段又是对前一阶段的检验。每个阶段的不同时期目标是不同的,因此施工设计方法及理念也都不同。在施工阶段五个步骤必须以建成大型体育场馆为宗旨,将各个负责部门相联系。要建成智能化系统,需要涉及多种高端技术,并且要克服传统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同时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入建筑施工中。

在体育场馆智能化施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工程质量,保证进度安排,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成设备的安装及调试。一般情况下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分为许多独立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需要较为完善的设计及安装才能与相应的设备相适应,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体育场馆的智能化施工管理需要高科技的指导,相关系统设计必须要同时满足体育赛事、体育训练及相关经营的要求,从而提升其国际化标准。

二、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模式

1、单项子系统承包模式

该种承包模式需要事先做好设计工作,在正式施工前应对项目进度及计划作出明确部署,并详细制定进度表,对施工环节中涉及的各个负责部门及流程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要结合总体育场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开展施工操作。单项子系统承包模式需要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落实,并对智能化系统设计及安装进行跟踪,保证各项设备供货稳定。这种承包模式需要涉及单位之间做好配合工作,不同的单项系统需要有不同的承包方,而且承包方需要与主建设单位之间进行合同协定,从而提升施工效率,将一个个子系统完善后,方可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建设。

2、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

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是根据建设单位和业主之间签订的合同,根据业主的时间要求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计划的制定、各种关系的协调等工作,并对工程进行试运行和竣工验收,提供给业主相关资料。建设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前期工作,组织规划设计,协调各种关系。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为系统集成创造有利条件,适用于大规模、综合通用型,对系统有较高集成要求的项目中。

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管理。有项目管理服务和项目管理承包两种模式。项目管理服务是指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企业要编制可行性报告,分析可行性,进行项目策划。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设计管理,在工程实施阶段提供采购管理等服务。

三、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系统规划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体育场馆设计施工环节,很多单位对智能化系统不够重视,往往将设计施工重点放到工程质量上,对智能化的要求往往只是达到传统的弱点系统即可,因此体育场馆的设计并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目标,对整个智能化系统设计不够深入具体,无法实现现代化体育场馆对播报、记录、转播等要求,从而使得体育场馆造成空间浪费。

2、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体育场馆智能化设计阶段往往由于机制及人力问题无法在合适的时机做好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使得该项工序落入集成商手中,而集成商在设计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建设和系统结合最好时机,因此使得时智能化系统设计不能很好的贴合于建设物的结构,再加上集成商的专业程度不够,对建筑物结构了解程度也不够,因此造成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存在漏洞,使得体育馆在应用环节存在设计规划及软件系统脱节的现象。

3、施工阶段管理不到位

体育场馆智能化按照调试环节涉及系统及技术较为复杂,再加上集成系统的快速更新,因此很难实现对智能化系统的严格统一。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无法提高效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但是对相关技术应用不够熟练,使得操作环节出现问题。而且相关技术人员对系统功能及系统调试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设备及软件的安装调试工作也需要更为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特别是在整个工程土建封顶及机电设备安装环节,如不进行合理匹配,则会破坏其设计的完整性及协调性,从而出现空间矛盾,造成系统问题。

4、验收阶段存在的问题

由于技术及设备水平问题,现阶段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的验收标准一般是参照电气工程来进行的,但是智能化系统仅仅靠这种验收模式是不够的,无法准确定位系统功能及存在问题。要想实现科学专业的验收模式,还需要更加完善的系统规划及设计。

5、系统维护人员的技术不达标

智能化系统的运行及维护需要技术进行来操作,因此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运行环节,由于精力及专业水平有限,培训工作往往无法全面涉及,而且相关制度也不是很规范,再加上维护人员介入时间较晚、技术水平也不够,如遇到复杂的处理情况往往不能很好应付。而且体育馆后期运行过程中没有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得智能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从而降低效率。

四、完善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措施

1、体育场馆智能化的技术领域划分

由于体育馆智能化工程涉及领域比较多,系统的复杂性及技术的专业化要求使其在正式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应技术领域的划分工作,针对不同门类进行合理分类,并且要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工序,从而科学安排施工环节,在结合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完成工程管理体系的创建。

2、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制

由于智能化系统及设备的更新,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更好地进行设备维护,因此需要针对系统要求引进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使其功能发挥最大作用,并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体系。体育场馆管理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结合当地活动需要,并要明确商业运营方向,从而优化管理模式,使其更加契合实际的应用要求。

3、注重安全管理流程

结合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两馆两中心施工建设管理为例,对安全流程管理绘制如下图1所示。

图1安全管理流程图

4、安全用火要求及防火措施

同样以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两馆两中心施工管理为例,对防火间距绘制如下表1所示。

表1建筑设施、材料的防火间距表

参考文献:

[1]马志伟.关于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56-58.

[2]杨涛"智慧体育"视域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智能化研究[J].长江丛刊,2017(33):112-114.

[3]黄越.对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认识与了解[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