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知识

徐秀君

四川省乐山市中心血站614000

随着国家及社会组织对献血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不得不说这是社会在进步、人文情怀在加深的现象,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献血是将自己的血液无偿捐献给可能挣扎在生死边缘的陌生人,但有时献血对于献血者来说并不是一场美妙的体验,他们可能是带着疑惑、焦虑、害怕等完成献血的。既然献血者是在做如此高尚与伟大的事情,那么相关医护人员就要从始至终为他们的心理保驾护航,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献血体验。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心理护理知识。

一、和蔼可亲地解答有关疑惑

当有献血者提出有关问题时,医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给出专业化的解答,既不要拖延,也不要含糊其辞,更不能表露出烦躁、愤怒等。在献血正式开始之前,献血者可向医护人员询问自己所疑惑的问题,如献血对自身身体健康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献血是无偿的,去医院输血却要付费,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等。相信这些问题都会被医护人员耐心、温和地解答,既不会被忽视、轻视,也不会受到貌似应付差事的对待。相信在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后,献血者的恐惧感、不安感会有所减轻。

二、主动告知可能会出现的身体反应

如果是第一次献血的人,医护人员还要主动告知在献血过程中及献血之后可能会有的身体反应,尽量减轻献血者的恐惧感、不安感。首先要让献血者明白虽然献血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适感,但对身体绝对无害的,同时能够更新血液,提升骨髓的造血功能,且绝对不会被传染上其他疾病。同时要让献血者明白即使有恶心、头晕、出汗等症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只是高度紧张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症状,只要在结束之后,稍稍休息一会就会有所缓解,并不需要特殊治疗。

三、让献血者简单认识采血器材与采血过程

在采血正式开始之前,医护人员要告知或让献血者看到国家规定的一次性采血器材的质量标准及此次所使用器材的一系列信息,如器材的生产日期、作用、保质期、生产厂家、生产批准文号、卫生许可证号等,让献血者放心、安心。如果是初次献血者,还可以带领他参观其他献血者的采血过程,让他们对将要体验的采血经历有一个初步认识,并让已进行过多次献血的资深献血者讲述他们各自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的体会。

四、冷静处理献血不良反应

上述所说的恶心、头晕、出汗等就属于献血不良反应,当这类反应出现在献血者身上时,医护人员首先要停止采血,然后对献血者进行及时的处理,并让他喝一些甜的浓糖水。同时在做这一系列处理时,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一丝不苟,不要惊慌失措,给献血者心理留下阴影。

献血不良反应包括以局部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A类)和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B类)。以局部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包括以穿刺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局部炎症。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多数症状轻微,表现为全身不适、虚弱、面色苍白、胸闷、恶心、呕吐等。少数比较严重,可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抽搐或大小便失禁,如发生晕厥和摔倒,可导致意外损伤。当这类反应发生时,采血人员更要冷静面对,及时配合医生,有条不紊地实施一系列急救措施,并安慰献血者,让他们知道这类问题完全可以被解决。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安慰其他未发生不良反应或还未开始采血的献血者。

五、决不能泄露献血者的隐私

在献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会了解到献血者的一些隐私,如年龄、工作、家庭住址、曾经有过的疾病、检测结果、晕血情况等,医护人员要对这些信息严格保密,不能随意向他人透露,使献血者有失望、不被尊重、被偷窥的感觉。血站要严格依照相关的管理制度对献血者的资料进行保管,如果为非相关人员便不能浏览,同时不得在血液袋上标示献血者姓名。

六、熟练、快速的完成采血操作

静脉穿刺是最关键的采血操作,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医护人员不要毛手毛脚,要确保一次穿刺成功,如果接连几次都以失败告终,不仅会让献血者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生出对献血的排斥心理,还会使献血者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此时还可让献血者把头偏向另一边,同时要尽量缩短采血时间。当血液采取足量后,要轻轻、快速地将针头拔出,并告诉献血者按压穿刺部位的正确方法与正确时间,同时还要贴心地帮助他们把衣服穿好,然后干净利落地结束采血。规范性、高效性的采血操作能够让献血者更加放心。

七、贴心地帮助献血者完成献血

医护人员要为献血者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献血环境,不要将医疗器械随意摆放,环境中一有垃圾就要及时处理,同时不要大声说话、动作幅度太大,并在献血开始之前依据献血者的年龄、身高、性别及其他个体状况调整献血座椅。同时在献血过程中不要紧皱眉头、不发一言,可以与献血者聊聊天,如你叫什么、是哪里人、最近身体有哪些不适感等,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尽量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但在交谈过程中不要总是说“你千万不要紧张”、“如果有什么感觉一定要告诉我”这类的话,这只会让献血者更加紧张、不安。在献血完成之后,医护人员还要对献血者表示感谢,并对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予以肯定。

八、详细告知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在献血完全结束之后,都会为献血者发放献血证、纪念品、饮料,如牛奶等,此时医护人员要面带微笑,并说出希望他们再来或再带其他人来献血的美好愿望。同时可面对面地告诉献血者不要揉搓穿刺部位,以免出现皮下淤血,还要提醒他注意休息与营养,在采血后一到两天内要多喝水,而且不要做剧烈运动,让身体尽快恢复。同时发放献血后须知卡片,并请仔细阅读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在移动通信工具普及的今天,把献血者献血后的检验结果发送至每一名献血者的手机上,合格的血液能够帮助病人,能让献血者产生自豪感和获得感。

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是壮大献血队伍的关键举措,如果能够让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感受到体贴的服务、无私奉献的优越感、被充分尊重与爱护的温暖,一定能够发挥其对于周边人群的辐射效果,以点带面让更多的人自主地献血,为更多的家庭带去生的希望,使爱与希望洒满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