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经贸合作的战略分析

/ 2

中哈经贸合作的战略分析

张建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成都610064)

作者简介:张建全(1984-),男,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关系研究。

摘要: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友好邻邦,中哈建交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中哈两国加强经贸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中哈;经贸合作;战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11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180-02

1992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是最早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并与之建交的国家,在中哈两国的共同努力之下,双边的经贸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中哈双边贸易概况

中哈建立外交关系之后,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1992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仅为3.691亿美元,2000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15.57亿美元。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哈双边贸易发展迅速。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3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32.9亿美元,同比增长68.1%,其中中方出口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60.9%,进口17.2亿美元,同比增长27%;2006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8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其中,中方出口47.51亿美元,同比增长21.9%,进口3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2007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其中,中方出口74.5亿美元,同比增长56.7%,进口64.3亿美元,同比增长78.2%;2008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175.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中方出口98.2亿美元,同比增长31.9%,进口7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独联体国家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俄罗斯。中国也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二、中哈经贸合作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中哈两国良好的地缘基础和经济互补性有利于两国加强经贸合作

中哈开展经贸合作有着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中哈边境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和吉木乃等口岸。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凭借自身的地缘优势在中哈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面向中亚和欧洲的陆路开放的重要平台。它的对应口岸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德鲁日巴口岸,新亚欧大陆桥就是经过阿拉山口之后出国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公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是位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边境线上,是中国和中亚各国通商的重要口岸。2006年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立的首个跨境经贸合作区合作中心,建成后将大大推动中哈经贸合作。吉木乃口岸是中国通中亚、欧洲和俄罗斯发展贸易的重要通道。吉木乃口岸已经开放了边民互市,这是中哈两国之间继霍尔果斯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之后的第二大边民互市市场。这些口岸在推动两国经贸合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哈两国的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哈萨克斯坦拥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而中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应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曾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与此同时同人民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发展缓慢,因此中国的日用消费品在哈萨克斯坦很有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二)中哈两国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和两国高层的互访有利地促进了两国的经贸合作

1994年中哈两国签署国界协定;1996年中哈两国签署国界第一补充协定;1998年中哈两国签署国界第二补充协定,这标志着历史遗留的两国边界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有利于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2002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哈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指导中哈战略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最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文件,为中哈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哈萨克斯坦,双方发表《中哈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决定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1世纪合作战略》,推动了中哈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2007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哈萨克斯坦,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公报》,加强了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中哈战略伙伴关系总体水平。2008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哈萨克斯坦,进一步加深了中哈传统友谊,推动了中哈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2009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中国,双方决定继续加深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推动了中哈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

(三)中哈两国经济的发展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注入了活力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2008年中国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的第三位,外汇储备达到19460亿美元,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统计,1993年哈萨克斯坦的GDP总量为46.63亿美元,人均GDP为283.8美元;2003年哈萨克斯坦的GDP总量为308.33亿美元,人均GDP为2068美元;2008年哈萨克斯坦的GDP总量1325亿美元,人均GDP为8451.8美元。

(四)中哈两国一系列磋商机构的成立,各种论坛和乌洽会的举办有利地推动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

2003年中哈合作委员会成立,双方在委员会框架内成立经贸合作分委会、交通合作分委会、口岸和海关合作分委会、科技合作分委会、金融合作分委会等。中哈合作委员会有力地指导和协调了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了双方的互利共赢。中哈经贸论坛、中哈经贸高层论坛以及中哈投资贸易论坛的举办,大大加深了两国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了两国企业之间的交流,深化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作为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展会,乌洽会是中国和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它的主办对于推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对中哈经贸合作的思考

(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应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各种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在维护地区安全、发展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护本地区稳定与安全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长期任务,“三股势力”对本地区的稳定和安全构成了威胁,中哈应该加强打击“三股势力”,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拥有众多的人口、广阔的领土面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哈两国应不断拓展两国经贸合作的领域,促使两国的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二)在保持高层交往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两国民间和企业之间的往来

加强中哈两国民众之间的往来,不断扩大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尤其是要加强两国青少年之间的往来,加深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走出去到哈萨克斯坦进行投资,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促进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亚娟,王海燕.进一步推动中哈经贸合作的创新性对策分析[J].新疆财经,2008,(2).

[2]张养志,郑国富.中哈经贸合作:历程、现状与前景[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10).

[3]常庆.中亚五国与中国西部开发[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9).

[4]郭亚静,徐晓莉.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互补性分析[J].新疆金融,2008,(11).

(责任编辑:侯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