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浇筑“心灵之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用爱心浇筑“心灵之花”

谢文斌

(淮北市烈山区马桥中心校马桥小学235000)

摘要:爱中见严,巧抓善导是班级建设的法宝。管理班级时,教师要以爱心激发学生的热心与信心。

关键词:爱心无价;严管善导;教育无悔

引言: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真诚的爱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也是创建团结奋进的优秀班级的催化剂。只有教师献出真诚的师爱,才能够循着这座心灵之桥,走进学生的心坎,塑造心灵之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法离开一个“爱”字。爱是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爱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柴薪。只有爱学生的人,才可能教育学生。因为人的情感是互相交流的,师爱与母爱一样,都是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如果你喜欢你的学生,处处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生就会为你的爱所感动,自然会喜欢你,接受你的教育,这就是“爱的效应”。怎样去爱护学生呢?

一、了解爱护学生

了解学生是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学生,也才能更好地服务好学生。对每位同学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交往情况、思想动态、学习状态等了如指掌,就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深入他们、了解他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主动接受你的教育。

二、关心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地帮助学生,这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温暖的话,帮助他们成功一次。这样,在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如意时,给予适当的安慰;学生受挫折时,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这些看似小事,但学生内心深处却对这样如同父母的老师由衷地产生一股敬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亲近你,把你当作自己的贴心人。

三、用爱心尊重学生

为了得到学生的尊重,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教师热爱学生,就必须关心、理解、尊重学生。尊重出于理解和信任。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班主任对学生一定要以诚相待,耐心诱导,切莫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这样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真诚的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把教师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四、用爱心赏识学生

班主任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善于赏识每一位学生。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人人都希望听到赞扬的话,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呢?学生常常把班主任的表扬鼓励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教师的肯定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班主任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好学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观察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表扬鼓励。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拉手、一句温暖的问候,都会使学生得到被赏识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五、宽容学生

领悟爱,回报爱.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让每个学生有情感,有爱心,敬畏生命,善待他人,这是我们的教育之本。当学生感知了班主任的爱,还应暗示学生领悟这种爱,反思这种爱,以行动去回报爱,共享这种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应该时刻微笑着以一颗博大的胸怀去包容感化他们。其实,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非常后悔,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宽容和谅解。有时,学生无意中违犯了纪律或冲撞了老师,教师如果调侃地批评几句,然后潇洒地一笑,这样也不失教师宽容的胸怀,诙谐的风度。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的宽容能让学生从中懂得你对他的爱和关怀,也给了学生勇于改正错只有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才会让学生体味到老师的真诚和可以依赖,学生才能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

六、严格要求学生

惩戒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美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然而,宽容并不等于纵容,在学生犯错误时,惩戒也是必要的,惩戒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爱,也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对学生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七、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教师绝对不能以学生成绩的优劣、能力的大小、家境的贫富来定亲疏、或褒或贬。教师只有对学生一碗水端平,学生的是非观念才能明确;只有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学生关系,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否则该用的不用、该批评的不批评,在学生的心中,是非观念就会错位,同时也会有损班主任的威信和形象。公平公正对待学生,是树立教师威信的途径,也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重要保障。

结束语: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老师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蕴含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爱心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只有教师献出真诚的师爱,才能够循着这座心灵之桥,走进学生的心坎,让师爱营造出更加美丽的:“心灵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