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观察

/ 2

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观察

康丽王绍金齐国娟邵艳艳郑彦彦田国利董来春

康丽王绍金齐国娟邵艳艳郑彦彦田国利董来春(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158100)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186-01

【关键词】胃肠道息肉消化内镜

消化道息肉系指起源于胃肠道黏膜上皮并向腔内突出的良性肿瘤,无论有蒂与否,统称为消化道息肉。息肉的表面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称为“原位癌”,这时异常细胞仅局限于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体的基底膜。内镜治疗经内镜切除是胃肠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一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行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2~75岁,平均46岁。

1.2检查经内镜下所见到的息肉均应常规活检,要求在顶部及底部分别取材数块。但内镜下活检有较大局限性,易使早期癌变漏诊。因此,宜在内镜下切除息肉后行连续切片“全瘤活检”。消化内镜检查可见圆形或卵圆形隆起,良性息肉常小于2cm,形状规整,表面光滑,色泽暗红,多数带蒂。恶性息肉常大于2cm,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平或有糜烂出血,多数无蒂。

1.3术前准备按胃镜或肠镜术前准备。术前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血型;如为肝病患者需查凝血酶原时间。术前15~30min肌肉注射地西泮5~10mg。行息肉摘除术前,最好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1.4操作方法常规进镜,吸尽空腹胃液或肠腔内液体,发现息肉后充分暴露。接好电凝电切装置,确信电极板充分接触皮肤。将整个息肉套住,圈套的位置与息肉及蒂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蒂越粗,圈套的位置与黏膜越远,蒂细则近。通常以距黏膜5~10mm为宜。在息肉蒂近根部缓慢收紧套圈并轻轻向外提拉,使息肉变色,但切勿用力过猛,以免未通电即被切割。调频电切割根据息肉基部直径选择电凝、电切强度,通常在15~25W之间,待准备充分,确定套圈与黏膜或内镜没有接触,无关人员远离病床,同时脚踏电凝电切开关,先“凝”后“切”,交替使用,直至息肉全部切下,注意观察创面1~2min,注意是否有出血或穿孔可疑。

2结果

单枚息肉38例,多枚息肉22例。息肉位置:直乙状结肠39枚,降结肠9枚,横结肠9枚,升结肠3枚。经胃镜切除:一次性切除42枚,18枚的较大息肉需分2~3次切除,治愈率为100%。

3讨论

经内镜切除是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一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通过内镜定期随访,还可发现息肉复发,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癌变。如不伴发恶变,息肉摘除或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一般电流频率在300kHz以上,输出功率为30~80w。术前应尽量抽吸消化腔内液体,小于0.5cm的无蒂息肉应首选前端球形的电凝器或电热活检钳电凝灼除。对于有蒂及大于0.5cm的无蒂息肉应尽量选择圈套器切除,但也可用球形电凝器或电热活检钳分次灼除。对有蒂息肉应将圈套器套于蒂上并尽量保留残蒂1cm左右后通电,以避免组织灼伤过深而致穿孔。对于无蒂息肉灼除时应先以高渗盐水或1:10000肾上腺素溶液注入息肉基底部1~2点,每点1.0ml,以免圈套切除时损伤肌层及浆膜层,然后用双活检管道内镜先以抓持钳提拉息肉头部,使其基底形成假蒂后再行圈套切除。对过大息肉可分期处理,即先将息肉头部以圈套器进行部分斜行切除,间隔2周后斜行切除对侧部分,如未能完全切除可再重复,直到全部摘除。对于较大有蒂或亚蒂息肉也可采用金属夹结扎后圈套电凝治疗。微波灼除法是利用微波可使极性分子振动产生热效应的原理,而使组织凝固气化进行息肉灼除,且有止血作用,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无蒂息肉,对较小息肉可一次性灼除,较大者则需多次治疗。其输出功率为30~40w,治疗前可调整并固定每次烧灼的时间,一般为5~10秒,也可用脚踏开关控制。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易于开展。激光法是将激光器产生的高能量激光,经内镜活检孔导人的光导纤维照射病变部位,通过光能转变的热能,使其组织蛋白凝固、变性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多用于宽蒂或无蒂息肉的治疗。

内镜下息肉切除方法有许多,如高频电切除、微波、射频、氩离子激光、药物注射法等。高频电切除法因具有既能切断息肉,又能同时止血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治疗的意义在于可全瘤活检,明确息肉的性质,治疗出血,切除癌前期病变,预防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映娇.内镜下微波治疗胃、结肠息肉30例分析[J].医学文选,2005,24(3):379.

[2]陈更,徐红,张建广.镜下切除结肠大息肉并发症的防范(附173例报告)[J].吉林医学2006,27(9):36.

[3]张以洋.内治疗结肠息肉378例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