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分析

魏华辉

魏华辉

(湖北省大悟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湖北孝感432800)

【摘要】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法将本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接受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进行放射状切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乳房美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其乳房美观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7.14%,其乳房美观满意度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放射状切口相比,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在乳房美观方面优势明显。

【关键词】环乳晕切口;放射状切口;乳腺纤维瘤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098-02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发生于乳腺小叶腺上皮、纤维组织间的一种良性肿瘤[1],20~25岁女性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传统临床上采取放射状切口进行肿瘤切除治疗,可使患者乳房皮肤上出现手术瘢痕,影响其乳房外观,对青年未婚女性带来心理障碍。本研究对7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探析,从而对比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7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均已经肿瘤穿刺细胞学、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片等检查确定为乳腺纤维瘤,并在知情情况下签订了同意书。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均为35例。其中,观察组年龄为18~33岁,平均年龄为(24.18±1.55)岁;瘤体直径为0.8~4.3cm,平均瘤体直径为(2.91±1.06)cm;对照组年龄为19~33岁,平均年龄为(25.01±1.37)岁;瘤体直径为0.9~4.3cm,平均瘤体直径为(2.94±1.13)cm;两组患者于年龄、瘤体直径和性别等方面的临床资料比较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通过超声检测实施乳腺肿瘤体表定位,局麻后保持仰卧位。其中,观察组采取环乳晕切口治疗,即结合乳腺肿瘤位置,沿乳晕变匀取弧形切口,切开其皮肤直至皮下组织,沿乳管走向剥离乳腺体、乳房组织,将瘤体推到切口下方予以切除,创面止血后使用3.0可吸收线缝合其腺体和皮下组织,使用5.0可吸收线缝合乳房表面皮肤。对照组则采取放射状切口治疗,即将乳头作为中心,以放射状切口将乳腺肿瘤切除,然后分离瘤体和四周组织后,彻底止血并包扎。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采取科室自行制作的乳房美观满意度调查表,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乳房美观满意度,包括乳房对称、术口瘢痕、乳头勃起以及乳晕外观等,总分是30分,24分及以上为满意,17~23分为一般,16分及以下为不满意,乳房美观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均数x-±s表示,其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其统计分析,而P<0.05代表其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35例患者中,并发皮下隧道硬块2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35例患者中,并发术口区域硬块4例,感染1例,血肿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是17.1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乳房美观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者33例,一般2例,没有不满意者,其乳房美观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满意者26例,一般6例,不满意3例,其乳房美观满意度为74.2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纤维瘤好发于青年女性,经研究发现其病因与患者高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当前,临床上治疗乳腺纤维瘤主要方式是手术切除,但因女性患者十分重视乳房美观,所以保证患者术后乳房美观,成为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重要问题。传统采取放射状切口治疗,其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且疗效确切,但容易遗留明显瘢痕,且存在多发性肿块,导致患者乳房不对称,影响患者术后的乳房美观满意度,为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创伤[2]。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展,在临床治疗乳腺纤维瘤过程中,患者对乳房美观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环乳晕切口是新型手术疗法,其切口在患者乳晕边缘的皮肤色差交界弧线上,比较隐蔽,因此术后不存在明显瘢痕,加上乳晕区域皮肤比较薄,瘢痕组织硬度较低,不易引发乳房不对称情况,保证了患者乳房美观[3]。同时,因为患者乳腺组织活动性比较大,所以患者即使存在多发性肿块,只需一个切口即可清除全部肿块[4]。而本次研究结果亦能证明,接受环乳晕切口治疗的观察组与采取放射状切口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乳房的美观满意度也远高于对照组,证实了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乳腺纤维瘤患者采取环乳晕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有利于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并提升患者术后乳房美观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陈育哲,刘畅,陈迎霞等.乳晕内环乳头垂直切口双平面隆乳术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5,21(4):193—195.

[2]凌立君.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及价值[A].第十三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

[3]吴俊,胡岚.高强度聚焦超声在乳房纤维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9):667.

[4]应荣培.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