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打动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用真情打动学生

王芝霞

王芝霞山东省招远市泉山学校265400

现在,后进生是各类学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所谓的后进生,顾名思义,也就是后来进步的学生,是指思想行为、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对于后进生,不可否认,在学校有的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对后进生冷眼相待。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后进生便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对优秀生呵护有加,对后进生置之不理,致使后进生在后进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双差生。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后进生也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和欣赏,也渴望能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只能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而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更是一个充满爱心、耐心和信心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转化后进生呢?

一、心灵沟通,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不歧视他们,不对他们另眼相待,把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倾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要树立起“班中无差生”的信念,专心和每一位学生交朋友。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的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一般来说,后进生都有自卑感,与教师感情疏远,只有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才能渐渐消除其对抗心理,使之诚心接受教师的教育。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很聪明,但思想落后,我便在课堂上多提问,让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放弃他。发现他有进步及时表扬,坚持天天找他谈心,分析犯错误的原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把我当成真诚信赖的朋友,各方面进步非常明显。

二、热情鼓励,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能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培养他们的上进心。一次恰当的表扬鼓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荣誉的享受,更是对他个人价值的评定,增强了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

后进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师、学生的鼓励。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和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差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着力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产生一点“成功感”。原来我班有一学生,他爱打电子游戏,旷课是常事,说服教育无济于事,我发现他乐于助人,对班级工作很热心。于是,我让他担任劳动委员,并天天补课谈心,慢慢地他把心收回来了,成绩进步很大。我对他进行因势利导,说:“物理这么难都能学好,还有什么学不好?”他比以前干劲更大了,班级工作管得井井有条,学习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才能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心理工程,但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教之有方,引之有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定会在转化后进生的这块田地里收获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