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众合唱的相关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关于群众合唱的相关探讨

李振华

李振华

广东省文化馆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群众合唱作为一门听觉艺术,群众参与性强,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青睐。但是,当前群众合唱艺术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此,本文从群众合唱的定义出发进行论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群众合唱的发展现状,并对此提出了群众合唱的排练和指挥策略,希望对促进群众合唱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群众合唱;发展现状;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群众合唱作为群众自发参与组织演唱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团队集体协作意识,推动社会公共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群众团体在音乐专业素质上参差不齐,艺术实践多寡不一,因而在合唱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有必要对其加以指导,持之以恒地进行常规排练,以提高群众性合唱专业水准,促进群众合唱事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就群众合唱的排练和指挥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群众合唱的定义

借由汉语语境对“群众”这一概念加以审视能够发现,该词带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在这一意义上,使得“群众合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上世纪九十年代,著名合唱指挥家秋里便对群众合唱这一艺术形式给出了精炼的总结概括,其认为,此种艺术形式乃是建立在群众的充分参与基础之上逐步得以形成起来的,同时,此种艺术形式在国外历史较为悠久。新中国自建国以后,此种艺术形式相续在广大城市、乡村、企业、学校大规模的兴起,彼时,随处可以听到亢奋、激昂的革命歌曲,这些以群众合唱形式加演绎的歌曲,代表了那个“红火”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面貌。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社会公众文明程度与审美观念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先前的群众合唱形式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从群众合唱所演绎的歌曲形式来看,革命歌曲与红色歌曲已经不再是此种艺术表型形式的唯一之选,同时,从群众合唱的组织情况可见,当前国内部分合唱团体,在艺术表现力以及感染力方面,同专业的合唱团队相比也不遑多让。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基层“群众合唱”在具有广阔市场的前提下,合唱水平大多仍停留在业余水平。再比如老年合唱团的团员,他们从哪个革命的年代走来,对充满“政治色彩”的革命歌曲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想唱,我就唱,开心愉悦就好。艺术需要百花齐放,这也未尝不可。如此种种,假如我们在对群众合唱进行研究和论证时流于表面,便无法理解和接受我国群众合唱的现实存在与意义。

2.现阶段我国群众合唱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合唱团的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业余合唱团的发展数量远远超过专业合唱团的发展趋势。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认为,这反映出国家文化管理体制的变革,对合唱事业来说是一个好现象。现在国内合唱发展也存在一些误区,很多合唱团往往注重模仿他人好的演唱,却忽略了自己风格的养成。

2.1一大批群众合唱团体相继成立问世

在中国合唱协会及各级合唱协会的全力推动之下,近年来一大批群众合唱团体相继成立问世。可以说,当前国内从事群众合唱的团体数量十分可观,且多为群众自发组建,这种盛况推动了国内合唱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广东省的群众合唱团队在全国是最多的,也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知名的合唱团队。

2.2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热情高涨

随着近些年来国际、国内各种形式多样的大型合唱活动及比赛的举办,使得社会公众对于合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大幅提升,并且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相继参与到群众合唱的队伍之中。

2.3群众合唱的整体水平相对不高

就艺术性角度来看,大多数国内群众合唱团体的水平尚且处于自娱自乐的层面,整体水平难称优秀。具体表现为:多数参与群众合唱的公众在音乐的把握以及音准、节奏等基本能力上的把控存在不足,“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也寻常可见。作为群众合唱意识而言,其同独唱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合唱对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成员均有着一定的要求,唯有所有成员能够将声音的音准、音质、音色等保持一致,方才能够演绎出最为璀璨的乐章,如诺不然,则将导致合唱的杂乱无序,让人听来不敢恭维,有鉴于对此种情况的考虑,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注重对群众合唱队伍整体专业素养的提升,以便使其的合唱声响能够使听者感受到和声之美。

3.群众合唱的排练和指挥策略

群众合唱团虽然是业余的团队,但是在艺术水准上却一点也不能够业余,在艺术上必须做到业余队伍专业化要求。因此群众性合唱团的指挥不仅仅是一名所谓的“指挥”,画画拍子,业余合唱团的指挥不能业余。在群众合唱的排练与指挥中,应该注重提升合唱团成员的识谱能力,注重对合唱团体成员的声音发声方法的训练,注重帮助合唱团体成员形成对声音概念的统一认知,注重对合唱团队成员和谐感的养成,注重声部间的均衡训练,注重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敏锐的音乐音响听辨能力等。

3.1注重提升合唱团体成员的识谱能力

之所以相当一部分合唱团体的演绎不佳,原因即在于多数合唱团员不具备良好的识谱能力,严重影响排练的效率,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演出和比赛效果。为此,合唱团体负责人应当邀请专业声乐教师对团体成员进行指导,以便培养每一名合唱团员具备良好的识谱能力,提倡用五线谱教学。

3.2注重对合唱团体成员的专业素质训练

群众合唱团体的指挥应当注重合唱团的基本训练,以便使每一名团员彼此之间的精诚合作与分工配合。具体的训练内容应当涵盖热身训练、气息训练、节奏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训练等。例如,在歌唱过程中,气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气是歌唱的准备,先有好的气息然后才能有好的发声,气与声、气与字、气与腔、气与情等都是息息相关的。歌唱就是要解决好这些气与字、字与声等等的对立统一关系。吸气不要耸肩。起声(即气与声带撞击的瞬间)的关键是找到气与声的正确比例。发音有点,线随点延,短音是长音的基础。

3.3注重帮助合唱团体成员形成对声音概念的统一认知

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常对学生们说:“你们走进音乐学院的大门,都在从事着一样工作——塑造声音。这个声音不是物理的声音,而是心灵的声音。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只有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更需要它发自心灵。神奇之极,具体之极。”指挥应该把感觉放在首位,而后是帮学生把握住音乐的风格,再其后才是表现。对于大多数由群众自发组建的合唱团体而言,因其中的多数团员未能接受过专业化的声乐训练,因此每一名团员在合唱中的发声均存在差异,最终会导致合唱声音的不统一。为改变这一情况,群众合唱团体的指挥应当使每一名团员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形成对声音概念的统一认知。

3.4注重对合唱团队成员和谐感的养成

合唱最为吸引人之处,便在于合唱团员能够协同合作发出最为和谐、圆润、统一的音色。因此可以说,任何合唱活动均需要每一名合唱团员彼此之间音色的互补、协调与融合,而这同时也是大多数由群众自发组建的非专业合唱团体所存在不足之处。群众合唱团在排练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个人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适合到适合,从不协调到协调的过程,只要有这个氛围,他就自然会往那里靠,这样相互影响的效果非常快。有了这个基础水平,他就能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艺术风格,找到演唱时的不同的感觉,而采取相应的表现手法。为此,群众合唱团体的指挥应当在日常训练中注重培养团员和谐感的养成。

3.5注重声部均衡的训练

群众业余合唱团的演唱大多都仅仅注重旋律声部的旋律,而忽视多声部的训练,如混声合唱男低音声部是合唱团所不能够缺失的重要声部,没有这个声部就如同大厦没有基石一样,没有这个声部,合唱的厚度就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使得合唱显得轻飘而缺乏立体感。女低音部作为内声部是使合唱丰满的重要声部,这个声部将决定合唱是否饱满,是否具有较好的宽度。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发掘几个好的低音来充实声部,尤其是在演唱无伴奏合唱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在业余合唱中声部均衡训练也是必须要做的功课。

4.结语

总而言之,群众合唱艺术对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素质意义重大。但是,群众合唱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中各种问题也不断地凸显出来。因此,我们必要正确认识到群众合唱艺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完善,尤其是对群众合唱的排练和指挥工作,应注重提升合唱团成员的识谱能力、声音训练、和谐感的养成以及声部均衡的训练等,以提高群众合唱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群众合唱艺术健康发展,使其真正实现提高人们精神生活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凌娟.群众合唱的组织及排练研究[J].北方音乐.2015(12)

[2]孙如林.群众合唱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中国民族博览.2016(6)

作者简介:李振华,副研究馆员,合唱指挥,广东省文化馆活动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