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理论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3

E-Learning理论研究综述

梁佩思(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作者简介:梁佩思,复旦大学管理科学大类。

摘要:文章综述了E-learning的相关概念和现实应用,分析了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介绍了典型的E-learning系统模型和系统设计原则,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E-learning产业的产业现状,并对我国E-learning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E-learning;系统;产业

关于E-learning,思科公司CEO约翰•钱伯斯有一段经典的论述,他认为互联网应用的第一次浪潮是电子支持和电子服务,第二次浪潮是虚拟生产,第三次浪潮是E-Learning,E-learning的使用将比email更加普遍。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也对E-Learning的应用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预计,到2010年,员工人数超过500人的大中公司将有90%以上将员工培训通过E-Learning进行。

1E-learning相关概念

1.1E-learning的内涵

E-learning这一术语最早在1999年美国on-linelearning大会上提出,当时人们对E-learning的内涵界定为:E-Learning泛指由网络电子技术支撑或主导实施的教学内容或学习体验,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录像等电子媒介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都可以叫做E-learning。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知识管理学家、教育学研究者和E-learning系统设计者都对E-learning的内涵做了拓展,当前比较新的观点认为:E-learning是一套完整的专家知识管理系统,它首先分析每个学习者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得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然后从学习库里面调出这些需求材料提供给学习者,并且以一定的方式监控学习者,最终考核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它不能等同于电子培训或远程教育,不仅包含了知识的创建、管理和共享,同时为整个学习经历的交付、评估与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欧盟HELIOS2006/07年度报告对E-learning的内涵和使命作了进一步的拓展,他们认为,未来E-Learning实践的理想空间不是传播固定知识的校园,而是创造新知识的地方,E-Learning应该具有生产新知识、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建设学习社区、合作协同学习等特征。

1.2E-learning的扩展

2003年以后,学术界对E-learning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传统的E-learning概念又衍生出了诸多新的术语。比如Livee-learning(实时数字化学习),强调在不同地点的学习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互动,其代表工具为虚拟教室和远程会议;BlendedLearning(混合学习),强调把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结合起来;E-learning2.0强调学习过程不仅要从学习系统或学习社区单向获取知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也贡献自己的知识,并且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中进行知识创新;M-learning(移动学习),指学习者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进行在线学习;RapidE-learning,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快速学习的E-learning模式。

1.3E-learning的应用

E-learning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级的应用,一个是个人级的应用。对于企业来说,应用E-learning可以在员工培训、新产品推广、组织建设、企业知识管理、客户或供应商培训等方面提高绩效。

员工培训方面,使用虚拟教室、多媒体课件等E-learning方式进行培训能够大幅度节省培训费用,提高培训的时间弹性,可以同时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员工进行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同时E-learning的学习方式也保证了培训内容在传播过程中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培训内容的准确性。

新产品推广方面,利用E-learning系统可以向销售人员及时的传递新产品的信息,提高新产品的市场推广速度,同时销售人员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其所不熟悉的公司更多产品的详细信息,从而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组织建设方面,由于E-learning的便利性和较高的时间弹性,使员工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利用E-learning进行实时的基于问题的学习,从而有助于建设企业学习型的组织氛围,同时,E-learning可以使企业的规章制度迅速快捷的传递给员工,加快了企业策略的实施进度,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在客户或供应商培训方面,利用E-learning可以方便快捷地把自身信息与对方进行交互,提高了供应链的协同性。

另外,E-learning系统也可以整合到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去,把E-learning作为企业知识传递、知识共享的一种手段,在学习者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推进知识创新。

个人应用方面,主要是指个人通过E-learning参加学历教育或技能培训。

1.4E-learning的优缺点

综合以上对E-learning应用的讨论,E-learning方式的优点在于:

第一,成本低廉。比传统的学习方式节省了差旅费、场地费、人工费等,教学材料可以重复使用。第二,使用方便。在时间上比较灵活,学习者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方式上比较多样,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第三,传播快捷。可以方便的把学习内容准确地传递到学习者。同时,基于新型的技术手段,E-learning系统可以实现良好的交互性和智能性,从而具有以下优点:第四,智能的E-learning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第五,具备良好交互性的E-learning可以促进学习者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进行知识共享,推动知识创新。

E-learning的缺点则体现在以下方面:

对网络的高度依赖,当E-learning的基础设施出现问题时,会使整个组织的学习过程受到影响;另外,网络交流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学习者往往难以达到面对面交流的互动程度,同时在E-learning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的监控和测评比较困难,学习者往往容易懈怠。

2E-learning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2.1E-learning系统结构

一般的E-learning系统往往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用户界面、IT基础设施和网络、外部接口、学习管理系统、学习内容数据库。其中学习内容数据库和学习管理系统是E-learning系统的核心,学习内容数据库是整个学习的基础,其内容来源主要有企业自行开发的文本课件或多媒体内容以及企业外部第三方提供的学习内容,学习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学习的神经中枢和操作平台,它提供了虚拟教室、协同交流、即时通讯、课件开发、系统管理维护等工具。

当前E-learning的系统设计有逐步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智能化的E-learning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具体情况提供最优的学习方案,实现个性化学习。智能的E-learning有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一种是技术主导论,其主张由电脑自动对学习者进行测试或者对学习者学习反馈进行分析直接给出教学方案。另一种设计方案为技术辅助论,该方案由教师利用平台和工具,为每类学习者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案。由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来看,技术主导论主张的智能系统实现了更高级别的智能性,同时避免了由教师根据学习者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学习路径的繁琐性,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实施应用,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2E-learning系统设计原则

E-learning系统的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原则,达到安全性、稳定性、友好性等要求外,为了使使用E-learning系统的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E-learning系统的设计还需要符合其独有的设计要求。

根据教育学者的研究,学习者取得学习效果最好的几种方式依次为:参与式学习,通过说或写的方式学习,通过听和看来学习,通过看来学习,通过听来学习。因此,一个好的学习系统需要提高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促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进行口头或者书面的交流,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也就是说E-learning系统的设计应该尽量满足以下三个原则:第一,通过学习场景模拟或教育游戏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第二,通过虚拟教室、即时通讯工具等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第三,尽量用不同的多媒体形式表现学习内容以调动起学习者的各种感官。

2.3E-learning系统设计标准

在E-learning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不同来源的数字内容之间的整合流通,为E-learning的学习效果评价提供统一的标准,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对E-learning过程中数字资源的格式、教学内容的数字化、课程的封装以及学习过程的记录、认证、评价进行规范。当前主要的E-learning技术标准有航空工业计算机辅助训练委员会(AICC)的计算机辅助培训管理指南(CMI)、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下设的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LTSC)颁布的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LOM)以及美国高级分布式学习办公室提出的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CORM。其中SCORM为主流的E-learning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杨威,苑戎.智能E-learning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2]阮高峰.分布式认知与知识管理视角下的e-Learning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J].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

[3]罗忠民,陈楚君.E-Learning定义与特征研究[J].外语教学,2005.

[4]宋国学.e-学习的理论内涵及实践价值[J].比较教育研究,2005.

[5]Ellen.B.Mandinach.TheDevelopmentofEffectiveEvaluationMethodsforE-Learning.AConceptPaperandActionPlan;EffectiveEvaluationMethods.

[6]ClarkAldrich.1996—2006e-learningintheworkshop.TDSep,2006.

[7]NickVanDam.Thee-learningfieldbook,2003.

[8]AllisonRusset.TheASTDe-LearningHandbook.McGraw-HillTrad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