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急救病人的安全运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院外急救病人的安全运转

张其凤

张其凤(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415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7-0432-02

【摘要】院前急救和安全转运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通过对本组病例院外急救病人的转运情况分析,探讨安全转运院外急救病人的措施:包括转运前的准备(工作人员的准备、物资器材的准备、病人的准备);转运途中并发症的预防;转运途中的监护与记录等。

【关键词】院外急救急救护理转运安全

所谓“院前急救”阶段指接到呼救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给予现场伤病员以最有效的救护措施,在不停止救护的情况下,安全迅速地将伤病员转运到相关医院继续救治。这对于维持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减轻伤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本组病例院外急救病人的安全转运进行了分析,现体会总结如下。

1病人资料

本组共187例,其中女性97例,男性90例,年龄4—80岁。腹部外伤32例,心肌梗死20例,心力衰竭9例,胸部创伤2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0例,骨折病人42例,异位妊娠35例,酒精中毒9例,蝮蛇咬伤3例,溺水2例。

2分析

2.1转运前的准备

2.1.1工作人员的准备,接听急救电话的护士应问清出诊地点,病人的主要症状、姓名以及联系方式,准确做好记录。出诊医护人员应具有娴熟的抢救,复苏等操作技术。能熟练地运用所有急救设备,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富有同情心,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善于吃苦耐劳。并能针对病人情况进行现场急救。

2.1.2抢救物资器材的准备救护车内配备氧气、负压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药物器械分层放置,按序排放,取用方便,随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保证现场急救顺利进行。

2.1.3转运前病人的准备

2.1.3.1到达现场后评估病情,给予急救处置,使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应遵循“先救治后转运”的观念。

2.1.3.2施行必要的救护措施,立即配合医生针对病情给予救护,包括畅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呼吸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吸氧、骨折病人应妥善固定,出血病人先止血等。

2.1.3.3进行护理体检,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等,迅速从头颈、脊椎、胸腹、骨盆、四肢进行检查,观察有无骨折、出血、血肿等异常情况,尽量去除加重病情的因素。

本组急救病例病人经现场处理,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均得到安全转运。

2.2并发症预防

2.2.1静脉留置针滑脱或堵塞25例(13%)。都发生在转运过程中,所以应选择非关节处进行穿刺,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后用敷贴固牢。固定输液瓶,以免搬运时摇晃使针头滑脱。输液瓶距穿刺部位应保持一定调试检查输液管道有无扭曲、受压和阻塞。搬运病人动作应轻稳,避免颠簸,对躁动的病人应妥善约束。密切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液体滴入是否通畅。

2.2.2心理护理:本组分析的所有患者及家属都存在心理焦虑、恐惧、期盼等,医护人员在接诊后,进行急救的同时安慰患者和家属,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患者成熟和发展。

2.2.3本组有2例支气管扩张病人在转运途中并发大咯血、窒息,主要原因有患者反复咯血,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情绪紧张有关。对窒息的抢救:大咯血及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备好急救器械,一旦病人出现窒息征象,应立即取头低脚高45°俯卧位,面部侧向一边,轻拍背部,迅速排出在气道和口咽部的血块,或直接刺激咽部以咳出血块。必要时用吸痰管进行机械吸引,并给予高浓度吸氧。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与配合工作,以解决呼吸道阻塞。

2.2.4本组病人在转运途中有2例病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经加压吸氧后症状无改善,查原因,此2例病人为胸部创伤造成的开放性气胸,由于伤口填塞处理不当引起。因此对开放性气胸病人转运前应用比伤口面积大的棉垫、毛巾或衣物在病人呼气之末迅速填塞伤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对胸部创伤呼吸困难者应取半卧位,并持续吸氧。

2.2.5对于休克病人应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迅速建立2条静脉输液通道,大量快速补液(除心源性休克外)原则是及时、快速、足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0—15分钟监测脉搏、呼吸、血压、意识、面色、肢端皮肤颜色。根据血压测定值调整药物浓度和滴速,以防血压骤升或骤降引起不良后果。途中严防药液外渗,若发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应立即更换滴注部位,并进院内后交班处理。取休克体位将病人置于仰卧中凹位。给氧,氧浓度为40%-50%,氧流量为6-8L/min。

2.2.6转运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10名患者中无一例死亡。本着尽早洗胃的原则,接诊途中电话联系伤者家属,咨询伤者中毒药名及剂量,准备洗胃用物,到达后,评估病情,争分夺秒立即洗胃,并建立静脉通道,尽早使用解毒药治疗并吸氧,妥善处理后转运院内继续治疗。

2.2.7颅脑创伤和脑血管意外的病人转运中首先应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生命体征是否正常,颅内高压征象的病人,应及时输入止血、脱水与降颅内压的药物并防漏出血管外。搬运时应平稳,切忌震动,使头部抬高15°,身体自然倾斜,避免颈部扭曲,以利颅内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脑水肿。本组病人在转运途中无并发症的发生。

2.2.8本组有3例蝮蛇咬伤患者,在转运途中无并发症。首先稳定病人情绪,伤肢制动。在咬伤肢体近侧关节以上,或距伤口5-10cm处,用止血带或就地取材加以缚扎,松紧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度,以减少蛇毒吸收。用大量清水、肥皂水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再用3%过氧化氢、1:5000高锰酸钾反复冲洗伤口,去除毒牙与污物。运转途中保持伤口与心脏部位持平,不宜抬高伤肢。入院后,应用蛇毒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防治感染。

2.3转运途中的监护与记录

2.3.1体位根据病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协助病人采取安全、舒适的体位。上车时病人头部应向车的前部,担架车应固定并使用保护带,防止病人从担架上翻落等意外。

2.3.2继续监护利用救护车上的设备通过心电监护、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道给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不间断的有效救护措施,给病人以持续生命支持和监护。有抽搐和痉挛者应取下义齿,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2.3.3记录转运途中详细认真准确地记录所监测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病情变化及治疗措施,为院内诊治提供参考。

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做好严密的观察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以确保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并做好相关记录.救护车行驶应平稳,切忌紧急刹车和过度颠簸。护理人员应时刻守护在病人身旁,勤查勤问,对意识清醒者做好解释工作,评估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适当应用镇静及镇痛剂,给予心理支持,保证病人的身心安全。本组病例转运病人均无撞伤、跌伤、附床等意外发生。

2.3.4转运途中应病人病情通知有关科室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以利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

3总结

院外急救病人转运的目的是使伤员能迅速安全转到医疗机构得到及时的救治,以免延误抢救时机。因此转运前必须做好伤员的全面检查,医护密切配合,针对病情严密监护,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并详细准确地记录。急救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较强的应急能力和业务能力,以确保院外急救病人的转运安全。

4结束语

在此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感谢刘毅勇老师对我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庄一渝,虞雪琴,等.ICU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10.

[2]周秀华主编.急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

[3]周秀华主编.急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6.

[4]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

[5]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