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暴雨多发的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汕尾市暴雨多发的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

陈宇聪陈海鸿

(广东省汕尾市气象局广东汕尾516600)

摘要:汕尾市是广东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天气出现,极易导致低洼地区积水,还会淹没农田和公路,影响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们的日常出行,甚至是引发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汕尾市暴雨天气多发原因,并给出了几点暴雨天气防御措施,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暴雨天气原因防御措施汕尾市

引言

暴雨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性天气之一,大都是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展形成的。近些年来,我国气象学者借助于大型科学实验的方式重点研究了暴雨天气,特别是在南方暴雨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季风与暴雨、高低空急流与暴雨、多尺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暴雨影响系统和物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暴雨天气的多普勒雷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预报和研究暴雨天气提供了新的预报思路。受到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暴雨天气的突发性强、降水量大,很容易在低洼地区出现积水,同时还会淹没农田和公路,影响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们的日常出行,甚至是引发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1、暴雨天气的形成

暴雨的产生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旺盛持久的上升气流运动以及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水汽是降水形成的原料,若水汽不充足很难形成云,降水的出现就更加困难。只有确保云中的水汽充足,且云粒体积不断增大,最终才会有降水产生,而产生暴雨的前提则是需要云中有充足的水汽输入进行补充更新。我国暴雨天气的水汽来源主要是东南气流和西南气流。在大气中的水汽充足的条件下,降水也一定产生,需要伴随有持续强盛的上升气流运动,水汽形成降水和水汽补充形成云粒都需要上升运动,当云滴可以形成降水前不易从云中掉落也同上升运动紧密相连。通常情况下,低层空气温暖潮湿、高层空气寒冷干燥,这种高低空的配置形成会使大气层处于不稳定状态,对于大气中能量的释放较为有利,此时的空气中会产生对流,在云发展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暴雨天气。

2、汕尾市暴雨多发的原因

2.1全球气候变暖

汕尾市等地连续出现暴雨、雨强增大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同时,大气中含水量增加,雨强增大,大雨、暴雨的发生几率呈抬头之势。太阳可见光加热地表,地表发射红外线释放热量,温室气体高效率吸收红外线使热量无法释放,加剧气候变暖。水蒸气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水蒸气含量每提高?5%,地球多吸收一倍太阳光辐射。NASA?估计,随着气温升高,水蒸气导致大气每平米储能增加了?2?瓦。这些能量会在水的相变过程中释放出来,将闪电强化成雷暴,普通降雨强化成强降雨、特大暴雨,同样循环往复。由此不难看出,气候变暖是导致汕尾市暴雨多发的原因之一。

2.2青藏高原作用导致夏季暴雨频发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这盘巨大的面积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有很多山峰超了7000米,占据对流层中低部,就像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冬季,当西风带南移控制中国广大地区时,西来气流就像海水,遇到青藏高原后分成南北两个支流。其中南支气流绕过高原南部进入中国内陆,成为一条从印度洋向中国输送水汽的通道,它是汕尾初夏梅雨季的形成原因。此外,青藏高原自身也对周围地区产生影响,“高原低值系统形成以后,不断东移南下,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原上总是不断地有云团,随着风带的引导往下游传播,高原低值系统东传,和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暖湿气流形成了强烈对流,也就造成了南方大面积降水”,这是导致汕尾市暴雨多发的原因之一。

2.3气候特征

汕尾市气候温暖,境内降水量充沛,多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900~2500mm之间,最多的年降水量高达3728mm。雨热同季是汕尾市主要气候特点之一,雨季开始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终止于10月中旬;每年4~9月的汛期,既是一年之中热量最多的季节,又是降雨量最为集中的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85%左右,该阶段的降雨以暴雨天气为主,进而增加了汕尾市暴雨天气出现的频率。

2.3热带气旋的影响

汕尾市是广东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又是热带气旋影响较多的地区之一,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结果表明,汕尾市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在10~14d之间,最多高达23d,其中对汕尾市产生的影响热带气旋多年平均为4.5个,有严重影响的热带气旋多年平均为0.8个,正面登陆汕尾市的热带气旋多年平均为0.5个。热带气旋带来的狂风、暴雨、海潮极易引发风灾、洪涝灾害和潮灾,但是充足的降水可以缓解干旱、增加水库蓄水,为来年早稻等农作物生产储备丰富的水源。由此不难看出,热带气旋带来的降雨也是导致汕尾暴雨天气多发的原因。

3、暴雨天气的防御措施

3.1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传播工作

气象部门要增加强降雨天气过程的预报会商频次,加强暴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气象、水务、国土、安监、建设、房管、旅游等部门要加强联合会商研判,多渠道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宣传、广电、通信主管部门要加强预警信息发布的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微博、客户端等途径,及时向社会传播权威信息,强化公众安全意识,普及转移、避险、自救等知识和技能。

3.2紧盯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

旅游部门要提醒旅行社和游客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指导景区排查安全隐患,遇有暴雨、雷电等天气,要及时关闭游览路线,安全转移、妥善安置滞留游客。建设部门要抓紧疏通地下管网,检修排水设施,落实应急预案,严防发生城市严重内涝和建筑工地积水。国土、水务、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小河流的巡查、排查和除险工作。公安、交通部门加强对重点路段的实时监控,及时疏导交通,对积水严重路段及时采取限行、禁行等交通管制措施,对水毁路段设置警示标志,抓紧抢修,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农业部门指导农户做好农田渍涝防御工作。

3.3强化应急处置。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防范意识,严格落实《汕尾市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广东省暴雨灾害防御办法》要求,实时关注气象部门最新发布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号,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认真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强化灾情收集和上报,各地各部门要把防范部署、险情灾情和应对措施及时向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参考文献:

[1]程正泉,项颂翔,黄晓莹.“凡亚比”登陆引发粤西大范围强降水的对流降水分析[J].广东气象,2013,35(1):14-18.

[2]李惠琴,田伟文,温小文.热带气旋登陆后西行造成惠东县强降雨的分析[J].广东气象,2012,34(2):29-34.

[3]罗聪,贺佳佳,张羽.一次热带气旋减弱远离后出现暴雨的成因分析[J].广东气象,2012,34(3):1-5.

作者简介:陈宇聪(1989-),男,汉族,广东汕尾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