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刘功学

贵州省罗甸民族中学刘功学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创新思维的要求极高,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合理创新的重要渠道。但是在我国当前的物理教学实践中,重理论轻实验的情况非常普遍。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当前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便于同行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思维;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235【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53-02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但是在当前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教育背景下,对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大于实际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在一些重点高中、示范高中,对物理实验的教学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所以,必须要正视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着手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这些教学理念、教学措施、教学方法等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大量访谈、对高中学生进行大面积的问卷调查,发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实验不重要,对实验的教学和学习不感兴趣。为此,作者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提出自己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看法,以便于和同行间进行交流。

一、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轻实验重理论的现状普遍存在。

当前很多物理教师都认为学生会不会做实验没关系,只要考试时会做实验题就行。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就出现了如下的情况:教师不但很少上实验课,而且大部分的实验课都是教师在上面做,学生在下面看,然后让学生根据参考书,记下实验考试中的关键考点,并记住实验结果的推算等。这样,由于实验对考试分数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实验就仅仅成了一个形式,不但学生们不重视,物理教师也都不重视。

2、用教师的实验演示来代替学生动手操作。

很多学校,其中不乏一些重点高中、示范高中,都将学生实验课改成演示课,教师在上面做,学生在下面看。教师不给学生创造参与实验的条件,学生也懒得认真对待。这种情况,不但造成了学生针对实验的积极性下挫,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学生做实验仅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课时极少,且每堂课的课时有限,因此在实际上课环节,老师强调学生做出实验的结果,至于在实验中体会到什么,实验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有什么可以创新的地方,这些统统不管。学生只要按着教材的步骤将实验模仿下来,并按照教材对实验数据的计算方法将一模一样的数据重复计算一下就行。在实验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科学的实验态度的培养。

4、在实验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当前的物理教学和其它科目一样,教学理念多为填鸭式的,认为老师说的多,讲的多,学生就应该学的多,掌握的深。这种教学理念对于极富创新精神的物理学科来说,非常的不恰当。不但失去了物理教学的基本动因,也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就演变成了教师一手包办的情况,教师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的步骤是什么,甚至在做实验前,都已经将实验结果是什么都告诉给了学生。这种理念完全忽略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理念或者导向使得有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得到老师事先给定的实验结果,而擅自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修改,这种情况造成了学生对良好科学太多的亵渎,并且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学术纯洁性。

5、尤其忽视了课外的实验活动。

在大部分的高中教学中,都没有开选修课,或者选修课是走走形式而已。长期强调必修课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没有课外的创新学习活动,更谈不上进行课外实验活动了。没有课外实验活动的物理课,将有可能影响到未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譬如说,未来有志于在物理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有可能因为高中没有形成物理实验的基本动手能力,而影响到未来在物理领域的研究学习。

6、缺乏对实验教学的正确评价体系。

当前,对于物理教学的评价,大都是通过高考或者会考的分数。而笔试的考试形式,注定实验在考试中不能占据太多分数,且考核的是实验理论,而不是物理实验所培养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1、改变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模仿模式。

针对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模式的问题,作者认为应该将学生事先知道实验结果和步骤的模范实验过程,变为探索性质的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是,给学生设定一个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来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工具通过这种模式,学生首先可以巩固和掌握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亲身的实验探索,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效果会好很多,而且学生也会对理论的记忆和掌握更加深刻。

2、让物理实验走出实验室,走出教材。

教材中拟定的实验必定是少数的,而更多的实验来自于课外。物理教师在给学生安排足够的实验课程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创新活动,鼓励他们在课外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作者在讲自由落体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设计一个让生鸡蛋从五楼掉下来而不摔破的实践,但是要求所用到的实验器材(学生自选)不能超过鸡蛋的质量。由于学生们分成了各个小组,并且存在竞争意识,大家都很积极踊跃,最终出现了好多种实验办法,包括有给鸡蛋装小降落伞的,也有给鸡蛋装气球的,也有给鸡蛋做泡沫底座的等等。但都是为了对鸡蛋进行缓冲和延长降落时间。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使学生对基本理论掌握的更加深刻。

3、多为学生设定一些开发式的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小的探索性课题,让学生动手进行理论推导,并相应设计实验步骤来进行验证。当然,由于高中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动手能力也还不足,因此,这样的方式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有一些困难。这时候,物理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包括为学生限定实验器材,让学生能够将重心放在某个理论重点之上;或者提示学生该课题所能用到的实验原理,让学生根据实验的原理来自行往下推导,并设计实验步骤。

总之,物理教师首先应该认同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积极的使用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