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

韦世舞

(杭州银行合肥分行,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新常态的内涵,新常态下经济和金融学的方法论创新理念及所研发的新型模式,展现了新常态背景对于经济发展与金融行业的影响之大,本文就该方向进行深入探索,希望对行业发展有带动作用。

关键词:新常态;内涵;理论创新;新模式

引言:

新常态的发展驱动力下,时代不停止前进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在国家的号召下,不断地发现前人及现今的人在发展中所遗留的问题,并就此展开探究。作为一名合格的生,为了提升教材在生活实践的作用,为行业的发展添加动能。本文就教材所学到的有效知识进行最大化利用,就此展开探究。

一、新常态内涵

新常态,顾名思义,即就是国家从一段过渡阶段逐渐恢复平衡、发展的一个阶段。时代的步伐越来越紧促,社会金融、经济体系时刻都在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但是挑战是与机会并存的,凭借坚强意志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一年比一年高,我国已经成为GDP世界第二的国家,尽管如此,在发展中仍旧存在一些体制上的缺陷。以往我们一味地追求数据,导致数据上去了,可是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应改变原有的经济模式及发展模式,及时解决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新常态的基本概念在政治学科中也有涉及,主要表述主要内容、方针、政策等等方面,让我们学生了解到国家新常态带给我们生活学习上的帮助。再细化到新常态下的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创新改革上,主要根据经济学与金融学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积极及程度够不够大这两项问题上对于理论发展模式做出适宜的调整。在发展进程里,将关注点放在如何恰当处理金融与实体性经济之间的冲突上,当今某些国家的发展对于实体型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尤其金融体系中不良反应—虚假经济,无法反映国家根本问题,这对于发展的影响是负面的。这在政治的学习也是有所涉猎的,对于经济我们生还有一定初步的认知的。简而言之,经济是国家发展的血液,没有平稳发展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健全金融行业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金融体制的平稳运行有助于国家通过货币运转、信用消费来完成对整体经济及金融体制加以整合,并达到利用最大化。由此可见该体制对于经济运转的必要性。离我们较近的08年金融危机便是一个恰如其分的例子,正是由于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整个金融大面积瘫痪,经济急速下滑。在政治课本经济生活中,我们学生对于我国经济状况及国家现行政策、社会发展的方向有了初步的知识理论,对于社会有了自己理解的一个框架,有助于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其趋势,决定自己未来所想要行走的道路,并为此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争取实现它,完成自己的规划。

二、新常态下经济与金融学方法论创新

理论创新实质上就是在解决金融机制与实体型经济模式的复杂关系与不可化解的矛盾,从理论基础而言,即使要在原始理论上有所创新,但核心理念不能够被更改,并且更改的方向必须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然而理论较好表达,具体实施起来则有了一定的难度,金融体系对于社会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大众的普遍重视,甚至对于有关内生性分析的金融机制经典理论,了解探究的人也寥寥误解,同时也缺乏专业化的理论引导,这些后果导致金融行业发展缓慢,间接减缓社会发展脚步。因此,不难发现,想要彻底打破上述困境,做好理论的重新构建的是最基础的虽然金融危机衍生的问题大多数科学家都得出了自己的理解与结论,然而始终不得其法的原因便是科学家仍旧沿用传统的发展理念与途径去分析,是无法走出困境的,走出困境的第一要点,便是彻底抛弃以往的体系,以旁观者、质疑者、探秘者的身份去理性地分析,探索得出真正想要的结论。我们生学习政治相关知识,学习辩证思维,学习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理性思维。用探究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它,这也是我们政治学习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培养。

理论体系建立的科学性主要是根据是否达成了符合真实情况依据和逻辑思维缜密这两点标准,为了维持其科学性,需做到三点要求:有一定的经验支持;行为措施上合理有效;勇于实践,敢于探究,这三点缺一不可。换句话说,方法论的创新必须立足于合乎真实现状的高度上,以该金融行业市场的具体规律作为准绳,找到理论与实践完全契合的相关点,体系的改革和理论的创新都必须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动,并同时兼顾这三个要求,才能有效保障建立的体系既具备合理化设计,又与国家法律的颁布毫无冲突,构建符合当代发展要求的体系。同时在新常态广泛推广的有利背景下,反复深思该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理念及其存在的与现状不符的情景,针对理论体系、实践、相关政策进行优化整合,对理论体系进行再构建,打破原有的传统理念,对体系做出大范围的、连同核心理念方面的改革,其力度可见一斑。同时联系现实具体现状与环境、群众文化、其他行业对于金融体系的影响,使得新型体系更为实现效率最大化、全新化,最重要的是有效对金融及经济作出合理化的应用。

三、新常态下经济和金融理论新模式

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我们重点致力于对经济与金融的理论基础的构建,是金融和实体型经济融入进大的市场中,并且能够得以生存。这样很大意义上解决了困扰经济界多时的理论创新力度不够的问题,宏观调控在此背景下,有效地影响我国经济快速前行。

(一)重建理论体系

在实现金融学的创新上,第一要务便是重新构建宏观微观高度统一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理论中他们认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于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宏微观,前人对于此有一定明确的定义标准,通常相关资产定价与金融交易的公司都属于微观的范畴,而像是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信用贷款、大额转让单等等则属于微观的典型,总结起来就是宏观把握大框架,微观注重市场、需求等具体细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迅猛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的最理想状态,然而现实状况却并非如此,传统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做出相应的改善,当发现宏观与微观体系由于影响因素导致无法共同正面影响社会进步时,市场及国家也并没有察觉,没有采取措施。这就是要求对经济发展有敏锐的嗅觉,建立完善的理论制度,在市场存在一定不良影

响时,及时拨乱反正,引导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已经涉及宏微观的初步认识,由以上分析发现政治与经济紧密相关,其实经济离我们距离非常近,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我们生对于国家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做相应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二)经济学理论创新

在针对经济学理论的改变中,尽管经济方面基础知识与实体型经济和金融行业领域的具体构架有一定关系,然而新模式要求不仅需巩固经济学理论在以上两个领域的地位,并用于发扬创新理念,提升并巩固重要位置,它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在结构方面,经济学理论需要针对该结构进行严谨的全面的揣摩与辨析,根据分析得出的数据及真实现状作出解答,并在此基础加以改正,促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共同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注意在构架过程中联系真实案例,发掘理论知识背后的深入内涵,完成学科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完美对接,实现理论与实际案例的高度有效化使用。

(三)提高认知能力

就宏观理念来说,其本身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轨迹运转规律就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新常态不断发展完善体系的如今,以前的认知程度显然不足以支撑如今的理论体系,上文已提到为健全理论体系,金融行业一定程度上受到实体性经济与部分金融市场因素的影响,但宏观经济的理念则是要求以该理论体系作为基础继续前行,在比之之前更高的高度上,构建框架,将两者完美融合进去,使得两者的核心理念达到高度统一。宏观经济的思想体系在不断的发展探索中,已经积攒了很多问题,并没有得以彻底解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宏观经济面临的困境,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于金融主心骨的重新构架,针对金融结构做深入的,全方位的观察分析,找出影响金融行业的发展的多个相关变量,这些变量不止包括货币的流通与信用贷款的运行,还有许多其他方向的影响,经过此深究后对金融行业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在较为了解的基础上,对金融行业的体系、结构做科学、规范化的改造。在此高度上,完成金融行业、实体型经济、金融政策的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相互成长。除此之外,应进一步探索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在金融行业与实体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与主要应用,这对于根本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四、结束语

由以上可得,为了实现经济与金融学的理论创新,必须将完善的金融行业体系与实体型经济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达到双赢的局面,从我的视角来分析该常态下经济行业和金融行业的真实情况,尽管阶段对于经济金融的相关知识还较为浅薄,我们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等到在进入深入探究后,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行业的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伍彪.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福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金融创新的视角[J].商,2016(1):261-262.

[2]龙玉,丛菲菲.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创新——2015经济新常态下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创新高峰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5(11):177-182.

[3]张铁铸.经济新常态、创新能力与金融专业人才通识教育[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4):21-27.

[4]沈越,朗璐璟,王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第十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2016)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7(1):146-149

作者简介:韦世舞,身份证号码:3101071974****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