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哮喘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小儿急性哮喘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刘美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400010)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于小儿急性哮喘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哮喘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舒适化护理后,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急性哮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心肺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小儿急性;急诊护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178-02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管炎性病变,在儿童群体中十分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等,常反复发作,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从而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1]。临床上,关于小儿急性哮喘,除基本的治疗外还需要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强化健康宣教,使患儿家属能够对小儿急性哮喘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所认识和了解,从而大幅度提升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常规化护理和舒适化护理对于小儿急性哮喘的临床实践效果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哮喘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各组患者均为100例。研究组中包括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48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儿53例,女性患儿4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舒适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生理护理在急救过程中,使患儿保持半卧位、坐位等,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之下,使其保持镇静,放松身心,调整呼吸。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确保其呼吸通畅,必要情况下可将相应药物滴入其气管内,并通过超声雾化吸收的方式对痰液进行湿化处理,多饮水以促进痰液排出。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好要及时辅助患儿翻身,并轻拍其背部,诱导排痰。对于吸氧者,需要选择正确的吸氧方法和工具,每分钟吸氧量维持在1`3mL。强化患儿睡眠管理,保证疗养室内光线温和,不刺眼,同时还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卫生清洁。

1.2.2心理护理对患儿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密切观察其情绪反应,通过示范、暗示、说服等方式,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以稳定其情绪,帮助患儿树立康复信心。与此同时,还可定期开展咨询服务项目、亲情服务项目等,以构建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情绪。通过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深入沟通,了解其诉求和愿望,给与患儿一定的心理安慰,

1.2.3离院舒适护理在患者离开留观室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观察留意,对其过敏原进行确定,并告知患儿尽量避免接触这一类因素。告知家属相关药物的应用剂量、副作用、注意事项等,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药剂量。做好患儿的饮食指导工作,结合天气状况增添衣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其中,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偶尔发作,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未见消失,甚至有加重趋势,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相关参数进行处理,同时行“t”和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经过舒适化护理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97/1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88/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急性哮喘将会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产生直接危害,同时也会降低患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常规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很有必要。该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为患儿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疗养环境,同时也能缓解其紧张、不安的情绪,为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保障[2]。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研究组患者实施舒适化护理,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97/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8/1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

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化护理模式,可大幅度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对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改善,帮助其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患儿的肾上腺功能和心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5]。

综上所述,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化护理模式,可大幅度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降低哮喘反复发作率。实践过程中,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同时熟练掌握心理、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舒适化护理的应用效果[5]。

【参考文献】

[1]程君,吴惠敏.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1):1167-1168.

[2]陈绍静.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547:150-151.

[3]宋春梅.探讨舒适护理管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24):151-152.

[4]刘敏,刘永利.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1(18):250-250.

[5]霍冉.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80):15753-1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