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肝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

李爱菊

李爱菊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结核患者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以来收到的40例肝结核患者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以患者均顺利出院,无任何术后并发症出现。结论加强术前准备,做好术后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肝结核护理外科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86-02

肝脏结核感染多为继发病变,常继发于体内其他脏器的结核。只有找不到肝脏以外器官结核病灶的肝结核才能称为原发性肝结核。肝结核通常有二种情况,一是作为全身结核病的一个次要部分[1],一般不出现肝病的临床表现,经抗结核治疗,肝内结核也随之痊愈;二是肝结核为全部或主要表现,在身体其他部位未见结核病灶或仅有轻微非活动性结核病变,患者有结核病的全身中毒反应或肝病的局部表现,这主要是肝内结核病变所引起[1]。从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40例肝结核患者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2~75岁,平均46.5岁。对肝结核采取的辅助检查为血象、肝功能检查、皮肤测试、肝穿刺活检、X线腹部平片等

1.2治疗与结果:手术治疗:限性结核病,融合性大结节或团块可行局部切除、肝段切除或肝叶切除;较大的干酪性脓肿可酌情行肝段、肝叶或半肝切除[2]。超越半肝范围的大脓肿宜行排脓引流术,肝内胆管型肝结核需手术引流可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结果:经过本院对患者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恐惧、焦虑减轻,患者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疼痛减轻,未出现并发症。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改善营养状况:结核是一种消耗热量的疾病,容易引起蛋白质的大量丢失,应鼓励患者进高蛋白,富含钙、维生素饮食,例如,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依患者口味选择患者喜爱的食物及烹调方法,增加患者的食欲,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保证充分的休息:休息对患者身心两方面都非常重要。药物治疗的护理:患者要进行一定时间的抗结核治疗,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药物治疗效果及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并及时处理[2]。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治疗或手术的必要性,找出引起患者焦虑或恐惧的原因,保持患者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高热的护理:高热患者按医嘱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加强营养。及时更换潮湿被褥、衣服,使患者舒适。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适宜的镇痛措施。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讲解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服药的方法。

2.2术后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持续心电监护,每30~60分钟监测1次,观察有无性格行为变化,如欣快感、表情淡漠等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观察有无出血: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引流物量、色、性状,如患者出现脉搏细速、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出冷汗或1小时内血性引流液超过100ml,并呈持续性增加,应警惕腹腔内出血,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抢救。体位:术后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不鼓励患者过早活动,以免术后肝断面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鼻导管给氧72小时(4~6L/min),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保证痰液及时排出,必要时行雾化吸入。饮食:术后2~3天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氨基酸等,以补充机体需要。肠蠕动恢复后,先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膳食纤维、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可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输血浆、白蛋白、新鲜血等。疼痛护理:心理安慰:患者及家属解释术后切口疼痛是正常现象,避免紧张。术后使用镇痛泵,观察镇痛效果、有无副作用,并及时处理。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副作用,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吗啡、巴比妥类药[3]。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受压、扭曲,向患者解释放置引流管的目的,使患者自觉保护引流管。保护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引流物量、色、性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指导患者活动时,不可将引流袋提起过高,防止引流物倒流,引起逆行感染。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渗血、渗液要及时更换。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等。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有效、对肝脏无损害的广谱抗生素,观察用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

3.讨论

肝结核的病因:肝结核的病原菌是结核杆菌,属革兰阳性杆菌,pH呈酸性。由于肝脏的血运及淋巴丰富,又与消化道及胆管相通,结核菌可通过侵入各个系统而造成肝脏感染,但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肝组织含氧量低,又有胆汁抑制结核菌生长。结核菌到达肝脏后,并不一定都会造成感染,只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结核菌致病力较强时才能冲破免疫防线,在肝内造成病变引起肝结核[4]。出院指导: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过度运动。加强营养,多吃瘦肉、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出现水肿、黄疸、发热、体重减轻等不适,及时就诊。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防止结核菌扩散。定期复查,有异常随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叶维法.肝病治疗学[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22~724.

[2]吴孟超.腹部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328~329.

[3]方秀才,李君,樊淑梅,等.肝结核8例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2):34~7.

[4]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32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