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改造提升的意义及其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农村饮用水改造提升的意义及其实施

伍文水

青田县水利局浙江省丽水市323900

摘要:当前,农村饮用水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民生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而农村饮用水设施建设又是涉及居民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也显得格外重要。我国农村水资源分布不均,一般直接将河水或者是井水煮沸后即饮用,而这些水的水质问题也是相当明显的,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饮用水改造的意义,探索加快农村饮用水改造速度,做好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

关键词:饮用水;改造;安全

引言

众所周知,饮用水是否得到安全的饮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杠杆。我国农村的污染问题直接导致了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并且还会一直影响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威胁着我国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这成为了我国在建设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农村饮用水改造的意义

1.1改善生活条件,提升健康水平

在已建饮用水改造示范村,饮用水改造得到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事实表明,饮用水改造使广大的村民告别了世世代代饮水不安全的历史,告别了高氟水,告别了肩挑、车拉,牙齿不再黄乎乎,喝上了合乎国家规定标准的水,减少了因水质不安全而带来的传染疾病,提升了农民身心健康水平。

1.2增强发展能力

农村饮用水改造使人民群众告别了过去肩挑车拉的历史,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因为水质差而带来的疾病,减轻了经济负担,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发展经济。

1.3改善生活环境

城乡一体化、公共基础设施的推进,特别是饮用水改造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农民住房宽敞明亮,厨房整洁,卫生间卫浴设施一应俱全,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齐全;不仅如此,院前院后、房前房后树木挺拔,鲜花盛开,绿意盎然。农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增强,而这一切与农村饮用水改造密不可分。

2青田县农村饮用水情况

青田县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独特的地形地势致使青田县农村饮用水工程呈现“点多、面广、分散和单个工程规模小”等特点。截止2017年底,全县共有32个乡镇(街道)414个行政村,农村户籍人口48.36万人,建成农村饮用水工程共353个,其中日供水规模1000吨以上的工程10个,日供水规模200—1000吨的工程18个,绝大部分属于日供水规模小于200吨的小型供水工程。这就造成了全县农村饮用水工程分布小而散,管理效率低而乱等问题。

3科学做好农村饮用水改造和管理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水务部门要围绕着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做文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改造建设。工程建设要高标准、高起点,着眼农村长远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对具备接入县城和乡镇自来水水管网的村庄,应把自来水供水管网尽可能进行延伸;无法接入的村庄进行高标准改造提升;个别人数少且分散的村庄可以通过移民搬迁解决;加大饮用水安全改造投入,按照标准对现有镇到户供水管网改造,确保城乡联网供水。规划要循序渐进,先急后缓,要处理好供水需求矛盾,又要确保水质达标。

3.2资源整合

坚持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三大”原则进行区域资源整合,提高单村供水工程的标准,最终实现高标准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首先是坚持“能延伸则延伸”的原则,以现有四大水厂和乡镇水源工程为依托,对相关管网进行延伸和改造提升后并入规模水厂总网管供水。其次是坚持“能集中则集中和能并网则并网”的原则,新建一批水源水库工程,如阜山乡的芦苇湾水库、海溪乡东坑水库、祯埠乡大源坑水库和舒桥乡中央坑水库等,将该区域内的单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提升成一定规模的集中联网供水工程。最后是坚持“高标准改造提升”的原则,对一批无条件进行“延伸和联网”供水的单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改造提升建设。

3.3规范管理,确保运行

水利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农村饮用水改造和管理模式,落实村镇监管责任,落实管理主体,明晰职责权限,杜绝建管脱节,避免重建轻管;积极引导村庄推行自治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水费收缴管理,借鉴城市水费收缴方法,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机制,确保饮用水工程健康运行。

3.4加强创新管理

针对山区饮水安全工程分布小而散,管理效率低而乱的问题,我县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模式。近两年,结合地理情况,以“以大带小、分片统管”的原则,建成了一批乡镇所在地高标准的设施齐全的“中心供水站”,并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和取水许可证。通过“中心供水站”对周边散小的饮水村庄进行安全服务全覆盖,“中心供水站”为所在地乡镇行政村进行消毒用品的统一采购,统一添加,“中心供水站”每日进行常规水质检测,每半月为周边村提供常规水质检测服务,通过定期的水质检测和规范的消毒,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农村用水安全。如已建成的石溪乡、仁宫乡等供水管理站的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反响。

3.5加强合力监管

一方面,我县对全县32个乡镇(街道)414个行政村网格员分批进行农村饮水安全知识培训,组建了一直稳定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队伍,加强日常管理。另一方面,由县水利、卫计、环保等职能部门成立联合督查组,定时或不定时对全县各乡镇(街道)的农村饮用水工作进行全覆盖点对点督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督促乡镇(街道)进行整改,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了供水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群众的用水安全。同时坚持水质监测、检测相结合,依托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积极开展日常监测和检测,实现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全覆盖,不断提高我县农村饮用水的供水保证率和水质合格率。

3.6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饮用水改造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的事情。水利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向广大的农民做好饮用水安全和节约用水科普宣传;要走进乡村,走进千家万户,树立典型,使他们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真正在农民做好树立起安全用水、科学用水的新理念。

3.7增强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意识

加大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村人民认识到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大事,因为水源特别是地下水一旦污染,它的更新是很慢的,会使子孙后代很多年都无法在自己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上生活,也会严重威胁到现有人口的生存安全。现在很多疾病都是饮用水污染造成的,增强人民饮用水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制止污染企业落户在农村。加大宣传力度,使是人们认识到原来污染水源的错误做法和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保证饮用水体安全。

结语

总之,水利等职能部门要顺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充分认识到农村饮用水改造的意义,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改造步伐,加强后期维护和管理,引导农村人民群众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助力新农村建设。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成功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能否顺利的实现。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应当将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工作充分的重视起来,从硬件设施、法律政策、安全意识、科学技术等方面均加大宣传力度,共同努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段玉.农村安全饮水之我见[J].科技风,2011(7):258.

[2]杨燕仙.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及管理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7).

[3]辛丙全.新乡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之我见[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