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波糖药物的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阿卡波糖药物的不良反应

段建国卢爱军

段建国卢爱军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北京100027)

【摘要】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在治疗糖尿病应用,已成为常用的一种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过程中出现有低血糖、消化道症状、皮肤、肝损害等不良反应。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警惕性,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增强糖尿病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引起同行的重视。

【关键词】阿卡波糖;糖尿病;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57-01

阿卡波糖(Acarbose)是临床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它是一种生物合成的假性四糖,能抑制小肠壁细胞状缘的α-糖苷酶活性,从而延缓肠道内多糖、寡糖或双糖的降解,使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葡萄糖的降解和吸收入血速度变缓,从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

1常见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胃肠胀气、肠呜音亢进、腹泻、腹胀和腹痛。这是由于小肠中未被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酵解后产生的大量的气体所致,多发生在服药1-4周内,以后逐渐减轻,停药后可消失。

2引起严重便秘

患者,男,65岁,因糖尿病常年服用二甲双胍、消渴丸等治疗,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自2005年6月开始加服阿卡波糖0.3g,3次/d,加药3d后患者出现大便秘结、费力,继续服药2d,便秘症状进一步加重,2d内虽多次长时间如厕(每次均在1h以上),均无法解出大便,后不得不用手将粪便抠出,经停用阿卡波糖2d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7d后患者再次服阿卡波糖0.3g,3次/d,3d后又出现大便秘结、费力,经及时停药2d后,便秘又消失。阿卡波糖主要通过抑制α-糖苷酶,延缓肠内多糖分解及葡萄糖吸收而起效,据说明书介绍仅个别患者可有轻微便秘表现[1]。

3引起低血糖昏迷

患者,男,82岁,因嗜睡1周,昏迷2h,于2006年2月5日来医院就诊。患者于2004年体检发现血糖高,空腹7.6mmol/L,餐后2h16.7mmol/L,口干、尿4-5次/每夜,诊断为糖尿病。服格列吡嗪5mg,3次/d.治疗后血糖控制理想,空腹5.8mmol/L,餐后2h6.7mmol/L。近月来午餐前、睡前易饿,伴失眠,加餐后好转。2005年10月停格列吡嗪,改服阿卡波糖50mg,3次/d时有有腹胀、易饿,患者自动将阿卡波糖加量为100mg,3次/d;上述症状未缓解,且出现明显乏力,纳差,浮肿,尿少,大便干(每周1次);近日来终日卧床,昏睡而来医院就诊。既往史:患高血压60年、冠心病40年,否认肝病及酗酒史。查体:一般状况差,贫血貌,巩膜(-),颜面、双下肢凹陷性浮肿,T36℃,P70次/min,R20次/min,BP100/60mmHg,HR70次/min,律齐,心界不大,两肺清,腹平软,肝脾未及,腹水征(-),皮肤湿冷。化验:WBC6.1×109/L,RBC3.1×1012/L,PLA107×109/L,尿糖(-),酮体(-),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少许,隐血(+),管型(-),血糖2.1mmol/L,ALT62U/L,AST55U/L,BUN46.7mmol/L,Ccr45.1ml/min,pH7.0,甲状腺功能正常。诊断:(1)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2)肾病,肾功能不全;(3)尿路感染;(4)肝功能异常。治疗:(1)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滴注,5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推注。(2)抗感染;(3)对症处理。经上述治疗2h后血糖升至6.7mmol/L,患者渐清醒,6h后出院。饮食指导(低蛋白、低盐、高纤维素);停用阿卡波糖;口服提议α-酮酸片400mg/次,3次/d;水飞蓟宾200mg/次,3次/d。3个月后空腹血糖6.2mmol/L,餐后2h血糖8.6mmol/L,ALT30U/L,AST26U/L,蛋白尿(+),浮肿减轻,睡眠好,二便正常[2]。

4致肝损伤

患者,女,70岁,有高血压病史,于2006年7月在我院体检,各项生化检查均正常。同年10月血糖升高,经医生诊断为糖尿病,开始口服阿卡波糖,每次50mg,每日3次。服用5个月后,自觉脸色发黄约7天,于2007年4月25日来我院就诊。生化检查结果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13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1.23,碱性磷酸酶(ALP)296U/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495U/L,总胆红素(TBIL)62.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2.6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20.30μmol/L,胆汁酸(TBA)159.1μmol/L,葡萄糖(GLU)7.9mmol/L。患者既往无肝病史、大量饮酒史、药物过敏史等。甲、乙、丙等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查均阴性,排除病毒性肝炎,考虑可能是阿卡波糖引起的肝损伤。停用阿卡波糖,给予氯化钠注射液250mL+甘草酸二胺注射液1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氯化钠注射液250mL+清开灵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同时饮食控制血糖,1个月后检查肝功能一切正常。阿卡波糖致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是代谢特异质性的,可通过原形或代谢产物,主要是4—甲基邻苯三酚衍生物起作用[3]。

5致急性皮疹

患者,男,38岁,于2012年2月9日以“双手双足冻伤”收住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一直未正规治疗。入院后查空腹血糖16.25mmol/L,考虑应激作用,于2月17日复查空腹血糖18.2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7mmol/L,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后使用胰岛素控制,效果不理想。于2月20日加大胰岛素剂量,同时口服二甲双胍500mg/d,血糖有所下降;于2月29日再次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血糖监测记录显示早餐后2小时血糖欠理想,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加用阿卡波糖片100mg/d,同时患者静脉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多酚酸盐针200mg,患者于3月1日出现全身发痒,未予处理。于3月2日腹部背部出现片状皮疹。考虑丹参多芬酸盐过敏,给予停用,并肌注地塞米松5mg,症状消失,于3月5日停用阿卡波糖片,3月6日症状消失[4]。

6致严重腹泻

患者,女,69岁,因胸闷反复发作10年,口干、多饮8年,胸闷加重伴心悸1年于1997年6月10日入院。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静滴复方丹参后症状缓解,后长期服硝酸异山梨醇、双嘧哌胺醇等药。1989年自觉口干、多饮。口服葡萄糖耐糖量试验明确诊断为“糖尿病”,长期饮食控制。近1年胸闷加重,常感心悸、多汗,硝酸异山梨醇等治疗无效。体检:体温36.6℃,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7kPa。甲状腺I。肿大,质软,无压痛,无杂音,随吞咽上下移动。心、肺、腹无异常。双下肢不肿,双手平举无细震颤。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B超示甲状腺实质回声稍增强,光点粗密,分布不均。血TT34.46nmol/L,rT31.16nmol/L,TT4175nmol/L,TSH0.01mU/L,TGAb1.2%,TMAb2.1%,空腹血糖4.5mmol/L,餐后2h血糖11.5mmol/L,血白细胞5.1×109/L,其余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明确诊断为糖尿病Ⅱ型、Graves病和冠心病。予阿卡波糖50mg,3次/d,甲巯基咪唑15mg,1次/d口服。服药后第1天自觉腹胀,排气增多,后腹胀逐日加重,第3天腹泻3次,粪便呈淡黄色,稀薄,听诊肠鸣音亢进,急查粪常规基本正常,未见炎症细胞。第4天腹泻10次,停用阿卡波糖后,未作其他处理,腹胀、腹泻自行消失[5]。

为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临床医生,注意药物的禁忌症及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根据不同龄人群及时做好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药品的剂量,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吕桂华.阿卡波糖引起严重便秘1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2005,6:67.

[2]冯晋光,施维.阿卡流糖引起低血糖昏迷[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3):203-204.

[3]王梅.阿卡波糖致肝损伤1例[J].药物警戒杂志,2008,5(2):121.

[4]王林杰.口服阿卡波糖片致不良反应1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5):611.

[5]黄勤,邹大进.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出现严重腹泻一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杂志,1999,20(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