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李富娟

李富娟(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门诊办530011)

【摘要】笔者阅读大量相关老年胃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的文献,最终将护理进展总结汇报如下,望能够对临床护理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260-02

引言: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就是胃肠肿瘤,其主要特点为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多并发症。目前,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总体的生存率为20%左右[1]。近年来,胃肠根治术的病人逐年上升,其术后因并发症而造成胃癌手术病人死亡的概率也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对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这样不但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和住院时间,而且能够促进病人的早日恢复,提高其生活水平[2-3]。

1术前护理

1.1禁食、禁饮及肠道准备:据相关资料表明,胃肠肿瘤手术的病人一般不需要长时间的禁食、禁饮,在术前2h~3h仍可饮适量12.5%含糖液体[4]或可口服200mL糖类饮品。此方法和通常在手术前3天做准备相比,可以明显减轻病人手术前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改善口渴、脱水、饥饿和低血糖症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感[5]。经研究分析发现,进行择期手术时没有对肠道做好准备工作也是安全的,与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没有明显联系[6]。因为通常在3天前做好肠道的准备工作时病人会出现不适感,增加了手术前应激和营养失调的概率[7]。所以,临床上并不支持术前严格做好肠道准备工作,只要是肠内容物不会影响到手术即可。

1.2一般护理

1.2.1术前访视:手术前1天医护人员要到病房和病人进行沟通,首先作自我介绍,让病人对手术护士有所了解,以减少陌生感,增加对其的依赖和安全感,同时医护人员也通过谈话了解了病人病情,并最终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1.2.2心理护理:FTS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心理护理,病人的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因此,手术前对病人要及时做好心理上的疏导,减轻其焦虑、紧张和恐惧情绪,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8]。

1.2.3介绍情况: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要及时给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全过程以及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告知病人麻醉时会出现不适感,在其理解的情况下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心理不必太过紧张。

1.2.4营造良好气氛:手术时可以播放一些鼓励人心的音乐,从而消除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同时分散了其注意力,提高了疼痛的阈值,降低了应激反应的发生概率。

1.3术前物品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就是仪器和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同时准备好手术所用的仪器、器械和物品。在麻醉前要对负压装置进行调试,做好吸痰的准备。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要立即给病人吸痰,避免出现误吸现象。

2术后护理

2.1麻醉及术后止痛:对病人要使用全身麻醉加上硬膜外麻醉,同时术后及时采取止痛药来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概率。在手术后及时使用镇痛泵硬膜外止痛可以显著促进肠麻痹的恢复速度,可以让病人能够早日下床锻炼。

2.2术后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据有关资料表明,在进行腹部外科手术时一般不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9-10],因为这通常不会增加术后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相反,如果引流管放置不当,不但使病人更加痛苦,而且增大了切口的感染概率,延长了住院时间。所以,手术一般不放置引流管,因为这不但降低了不良刺激的发生,使疼痛得以减轻,还能够帮助病人术后早日下床走动。

2.3术后疼痛的护理:胃肠肿瘤术后病人最常出现的症状就是疼痛,并且直接影响了术后的恢复[11]。因此,应及时采取止痛措施以降低病人因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和其他不良刺激,避免其他脏器的并发症发生。术后要严格嘱咐病人定期口服止痛药,能够显著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病人的舒适感,有利于恢复。

2.4术后导管的康复护理

胃肠肿瘤手术后的常规护理方法就是手术前就已经为病人留置导尿管和胃管[12],手术后再进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这样造成各个导管的持续时间过长,不仅增大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而且使病人的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因此目前提倡不留置鼻胃管减压引流和腹腔引流,病人手术后的24小时应及时拔出导尿管。

2.5术后早期活动与早期进食

术后及时给予病人止痛,并给予各项护理。待解放患肢后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下床走动。据相关资料表明[13],对于胃肠肿瘤的病人术后进行适当活动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了肺部感染和凝血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可以防止肌肉萎缩。病人进食时可以由口部进入,这样能够有效刺激胃肠道的蠕动功能,缩短了肠麻痹的时间,并建立了肠粘膜屏障作用,降低了胰岛素的抵抗作用,提高了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有关研究人员[14]认为病人术后排气和排便并不是恢复进食的前提,因为在手术后的10-24小时甚至更早时,小肠的功能已经逐渐恢复,此时进食的时间可以适量提前到手术后的5小时左右[15]。

3总结

对于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专业技术和态度可以获得患者的信任,术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及相关细致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逐渐从内心接受手术,有利于治疗。通过术前定位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最大程度方便患者以后生活需要。术后的护理重点是切口、引流液的观察、康复护理以及早期饮食,使患者与家属在短时间内具备一定的家庭护理知识。

综上所述,对病人在围手术期采取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情感上让病人容易接受,在生理上满足病人的需要,在心理上更加体现人性化。现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在胃肠外科采取此方法所产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人们所接受,它更需要进一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目前胃肠的护理工作正处于发展阶段,要想实现此伟大目标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不断学习,开展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病人提供全面高效的护理措施,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能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程度,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许丽丽.快速康复外科在肝胆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126(16):

[2]傅平加速康复外科方案与传统方案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61(7):34-35.

[3]钟正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重庆医学,2010.43(15):221-224.

[4]庞源芳.快速康复外科对临床康复护理的指导意义[J].护理研究,2013,12(1A):428-429.

[5]印义琼.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0,4(13):

[6]姜升立快速康复外科在胃肠手术中的新理念及展望[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7(393):28-30.

[7]牟正华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应用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3,10(29):82-83.

[8]江志伟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17(211):12

[9]金梅保.循证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6(7):

[10]秦俊春.快速康复外科不留置胃管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明[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11):758,

[11]姚秋爱.集体健康宣教对术前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3(17):69-72.

[12]刘林,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明[J].中华护理杂志,2012,18(41):3931.

[13]韩继明磁酸钠盐清结肠道临床观察[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6(25):5960.

[14]姜立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术后早期饮水、下床活动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2,37(27):292.

[15]曹春莲.康复外科对胃肠道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J]中国中医药讯,2012,31(38):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