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于杰

于杰(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278-01

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是指由念珠菌所引起的外阴皮肤及阴道黏膜炎症。其中绝大多数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正常入口腔、肠道与阴道黏膜中可有此菌寄生,但与其他菌种互相抑制而不致病。念珠菌对热抵抗力差,加热至60℃,1小时即可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抵抗力较强。最适宜繁殖的pH值为4.0~4.7,通常<4.5。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1自身抵抗力下降尽管阴道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这种作用减弱或者病原体的致病力强的时候,会引起发病。

1.2性生活传染如果男性患有念珠菌感染,在性生活中可将这种病传染给妻子。

1.3公共浴具造成感染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公共浴盆、浴巾等,念珠菌再次找到安家的地方,造成感染。

1.4内裤造成感染新买来的内裤,在拖运过程中,容易被各种细菌污染,如果买回后不经清洗,就穿在身上,也容易造成感染。有些人喜欢穿紧身内裤,内裤又非纯棉质地,导致外阴部潮湿又不透气,给念珠菌创造了有利的生长环境。

1.5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她们的阴道上皮糖原增多,酸度增加,易于念珠菌的滋长。

1.6经常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破坏了阴道内菌群间的制约关系,念珠菌大举进犯,生长旺盛。

2临床特点

2.1临床表现念珠菌性外阴炎的临床症状为瘙痒、灼热感及小便

痛(并发尿道炎),许多妇女主诉性交疼痛。外阴周围常发红、水肿。表皮的变化多种多样:可发生很浅的水疱丘疹,成群出现;亦可形成湿疹状糜烂,局限于外阴或向周围扩展至会阴、肛门周围及股生殖皱襞,直至大腿内侧,外表完全类似急性或亚急性湿疹,阴唇之间及阴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触的皮肤表面潮红糜烂;个别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脓疱,严重时发生溃疡,患处疼痛,局部淋巴结发炎。

2.2辅助检查

2.2.1直接镜检用悬滴法在光镜下寻找白念珠菌孢子和假菌丝。假菌丝是白色念珠菌致病的特征形态,芽生孢子则是其共生菌形态。也可用革兰染色后镜检,其阳性发现率也比较高。

2.2.2培养法若有症状而多次悬滴法检查均为阴性,或顽固复发的病例可用此法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是哪一种念珠菌造成的感染,是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3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

3.1.1缓解症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外阴瘙痒时不可用力搔抓、用热水烫洗及涂刺激性药物,以免加重感染,使皮损范围增大。绝经后的妇女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阴道黏膜和皮肤干燥,阴道呈碱性,组织萎缩,易发生炎症及外阴瘙痒,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含激素类药物,以减轻症状。

3.1.2加强心理护理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一般心理负担较重,常出现不安、烦躁、焦虑、紧张等情绪,应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坚持治疗。

3.1.3卫生宣教向患者介绍女性自然防御系统舶相关知识,讲解生殖系统发生炎症的原因及传播途径,指导患者做好经期、孕期、产前、产后及流产后的卫生,预防感染发生。外出住宿时,应淋浴,禁盆浴,注意公厕卫生条件。

3.1.4防止交叉感染及重复感染治疗期间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内裤及清洗外阴用物要用开水烫洗或煮沸消毒,以杀死物品上的细菌及寄生虫,防止再次引起感染。有些生殖系统炎症应夫妇双方同时治疗,以免双方交替感染。

3.1.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妇女平时每日用温开水清洗会阴,一般不用阴道灌洗。月经期及阴道分泌物多时要及时更换会阴垫,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内裤应通风透气、不宜过紧,每日更换。

3.1.6防止院内感染医院内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妇科检查用物每人1套,并认真做好消毒处理。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查、治疗前后应认真洗手,防止医源性感染。

3.1.7饮食指导炎症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高热时补充液体食物及蛋白质。

3.2护理要点

3.2.1用2%~4%的碳酸氢钠液冲洗外阴及阴道或坐浴。轻轻拭干后,将制霉菌素栓剂或达克宁栓剂塞入阴道或涂擦局部,每晚一次或早晚各一次,共10~14日。

3.2.2如久治不愈应查尿糖、血糖,确诊糖尿病者须同时治疗糖尿病。

3.2.3为防止肠道念珠菌的互相感染,可口服制霉菌素50~100万单位,3次/d,7~10日为1疗程,以消灭肠道念珠菌。

3.2.4患念珠菌阴道炎的孕妇,为避免感染新生儿,应进行局部治疗,有时治疗需持续至妊娠8个月,以防复发。

3.2.5为避免念珠菌性阴道炎通过性生活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并且夫妇应同时进行治疗。

3.3健康教育

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及雌激素。由于皮肤瘙痒而搔抓,可使手指带菌,传播至阴道。因此,对其他部位的念珠菌感染应予治疗,防止阴道感染。

参考文献

[1]宋鸿碧;关珊;肖子文;杨英捷;;异位妊娠589例择法治疗的分析[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金力,王友芳.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2002,30(6):5.

[3]刘伟,李若瑜.抗真菌药物治疗发展趋势[J].中国处方药,200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