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吴晓琴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炎;护理

KeywordskneepanarthritisNursingcare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stoearthrtis简称OA)是以关节退变为主要特征的病变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中老年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随着人口老龄化该病更加突出。[1]我国骨关节炎发病率很高,约占人口总数的10%,5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更是高达60%-70%。膝关节是骨关节炎最常发病的关节之一,往往双侧同时受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关节疼痛,开始时多为轻中度的间歇性发作,病情严重时可呈持续性疼痛,甚至出现撕裂样或针刺样疼痛,特别是在阴天下雨时因关节局部受凉疼痛出现或加重,有人将它比喻为“天气预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目的是使屈曲变形的膝关节变直、缓解疼痛、改善和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迅速恢复患者日常生活,祛除病痛的折磨,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成熟和完善的手术,也是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畸形等疾病非常成功的手术方法。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一例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并给予标准抗炎治疗及周密细致的护理后,患者病情得到了满意的控制,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1岁,体型偏胖,“近期无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就诊入我科,行x线片检查提示: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缘于双膝关节酸痛10余年,加重1周。休息或服用止痛药物后疼痛会缓解。`查体:双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双膝部稍肿胀,膝眼消失,小腿未见静脉曲张,膝及小腿皮肤无溃疡,末梢血运好;下肢皮肤温度正常,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压痛,髌骨挤压时酸痛不适,患肢纵向叩击痛阴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膝关节活动度0°-180°(伸直0°位),余关节活动正常,可闻及弹响,足背动脉搏动良好。麦氏征(+),重力试验(+),研磨试验(+),浮髌试验(-),内外侧副韧带侧方试验(-),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双下肢等长;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结合上述病例特点诊断“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明确。从X线片上看,膝关节间隙稍窄,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髌骨骨质边缘增生变尖,髁间隆突变尖。临床症状具有明显关节活动疼痛,关节周围压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考虑患者年龄较高,X线提示关节退变明显,且髌股关节炎症状重,关节置换手术指征明确。完善常规检查,止痛:艾瑞昔布片0.1g口服,围手术期加强预防感染治疗,待完善术前准备后,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双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术中见:右膝关节滑膜呈淡红色,局部滑膜增厚,股骨内髁、胫骨平台内侧和髌股关节面软骨磨损严重,为四度损伤,软骨下骨凹凸不平,关节周缘骨赘增生,膝内翻畸形;术后关节活动度正常,关节位置良好,下肢力线良好,内外侧副韧带张力正常。假体置入后被动活动髋关节见无脱位倾向,于切开内放置引流管一条,透视见髋臼外上方植骨块位置良好。出院时患者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水平,伤口干燥,对合好,无红肿、硬结、异常分泌物,末稍血运好。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予办理出院手续。

2术前护理

完善常规检查,化验检查血、尿及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行胸部X线、心电图检查,并保证病人的血压血糖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关节疼痛、不稳、畸形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经休息、用药、理疗等保守治疗无效者,均可考虑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因膝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特别是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关节不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前均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签字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心理、皮肤、康复训练及术前准备。术中尽量做到上一次止血带情况完成。结合本患者目前检查结果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嘱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准备明日手术治疗。

3术后护理

3.1病情观察

右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失血量多,术后应持续心电监测,留置导尿管,中流量吸氧,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意识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肢运动感觉情况,观察伤口渗血及切口引流量,给予抬高患肢,膝屈曲30°固定。定期抽血复查观察CRP、ESR、PCT、WBC、NEU、ALB、TCA、RBC、HGB、HCT和血钾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纠正体内失衡的微环境。

3.2用药护理

我科治疗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术后,采用抗炎治疗:术后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生理盐水注射液(0.9%)100毫升+头孢噻肟钠粉针剂2.25毫克每隔8小时一次静脉续滴,连续使用3天;预防应激性溃疡:生理盐水注射液(0.9%)250毫升+奥美拉唑钠注射剂40毫克每日一次静脉续滴;止痛治疗:生理盐水注射液(0.9%)500毫升+氟比洛芬酯注射剂50毫克每日一次静脉续滴;消肿治疗:甘露醇注射液(20%)125毫升每日两次静脉续滴;预防血栓治疗:口服利伐沙班片10毫克每日一次。复查WBC、NEU%均正常则停用,择期复查炎症指标。

3.3伤口引流管护理

本患者术后置的引流管,术后夹管30min,置管期间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如果打开引流管时血量迅速增多应立刻夹管并通知主管医生处理。术后复查血常规及电解质,必要时给予输血。注意负压引流袋是否保持一定压力,观察引流管有无反折、扭曲或受压,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切口中断仍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浸湿敷料,切口周围皮肤发红,术区肿胀,故加强伤口消毒换药的处理,及时更换敷料可减少细菌感染的可能,每日还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性质的变化,告知医生、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变化。

3.4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对增强疾病的控制和炎症的复发具有积极的作用。指导病人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纤维的食物,如瘦肉、蛋黄、豆制品、果蔬等易消化吸收和促进胃肠蠕动的食物,从而保证营养的供给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避免伤口炎症复发。在保证营养摄取足够的情况下,保持大便通畅。

3.5功能锻炼

术日为防止关节囊内出血和积液,患膝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冰袋冰敷膝关节24小时,能减少创面渗血及体液外渗,缓解关节腔内压力过大所致的疼痛。包扎期间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注意弹力绷带的松紧度,如过松,重新加压包扎,如过紧,给予松弛。术后第1天指导病人活动足趾关节,行踝关节背伸运动;术后第2天协助病人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髌骨推移训练、直腿抬高等被动锻炼,活动时需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术后第3天行下肢行CPM、床上屈膝训练(目标:屈膝达90°),由小幅度开始行膝关节屈伸运动,逐渐增加屈伸角度,以自身耐受能力为宜,每日2次;术后第4天加强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同时加快CPM被动运动速度;术后第5天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行走,注意步行需小心缓慢,循序渐进,限制过早负重,控制体重,减少大运动量活动,有利于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术后1个月病人即可自如行走活动,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3.6疼痛的护理

术后冰袋冰敷膝关节24小时,接下来连续3天每天冰敷2次,每次30分钟,能减少创面渗血及体液外渗,缓解关节腔内压力过大所致的疼痛。做好疼痛的观察、处理及记录,术后发现病人疼痛应先检查止痛泵连接是否通畅,管道有无反折、扭曲、挤压,在保证止痛泵药物正常应用的情况下仍然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3.7心理护理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患者在入院期间更能以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病的预后跟患者术后的积极配合有着密切关系。本患者为老年女性,入我科治疗前患者思想压力大、紧张、对治疗信心不足使其思想上的特点。我们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本疾病的特点和预后情况,增强其对本疾病的了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治疗效果期望值,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我们积极安慰患者,耐心细致地解释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其心理上支持,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定克服疾病的信念,争取病人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促进疾病的治愈[2]。

3.8出院指导

继续保持切口干燥;加强关节的功能锻炼避免粘连及减少肌肉萎缩;锻炼的强度、幅度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不疲劳为度;不过早弃拐、转身过快,避免摔倒。2月内避免坐矮凳,长时间站立及行走不超过8小时;注意控制饮食,以减轻体重和关节负重;患肢能负重时,可开始下蹲,行膝关节内旋、外旋练习,以提高膝关节活动度,逐步恢复膝关节功能,13周以后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和轻度的文体活动;预防感冒和其化部位的急性感染,以防止晚期关节感染;术后复查时间为出院后1、2、6、12个月、1年;出院后若有不适及时来院复诊。护士应以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落实并指导其康复锻炼,嘱其出院后应坚持锻炼,并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定期来院检查髋关节的功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方式,并加强营养、保证充分的休息、增加抵抗力。

4讨论

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病变成熟、标准的治疗技术[3],这种治疗方式比较安全,而且治愈率较高。髋关节置换术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比较特殊,手术后的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手术的治愈率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使患者恢复健康,因此在护理中有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红星,黑晓东,张保健,等.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射频汽化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内蒙古中医药,2014,4:88-89.

[2]张少茹,李宁.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67-368.

[3]王会战.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