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测量中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分析策略禹翠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城市规划测量中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分析策略禹翠娟

禹翠娟

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44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不断加快,国内的测量工作对于城市规划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其技术方法以及工作程序的合理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相关市政工程建设的指标精度。因此在测量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合理运用平面化的控制性测量技术模式,降低测量数据的误差率,提高其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程建设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参数,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还应对其测量精度的提升进行深入的分析,采取有效的对策和策略来加以应对和管控。

关键词:城市规划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精度;策略

引言

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测量测绘工作及其各种技术方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建筑或者其他市政工程建设之中,针对其工程指标参数的测量是非常关键的工作环节,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目前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其测量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平面的控制测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采取科学的控制测量技术方法,以此来提升测量的精度。本文将主要对其测量工作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

1平面控制测量

1.1公路平面控制测量

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

1.2路线平面控制网

路线平面控制网是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制网,沿线各种工点平面控制网应联系于主控制网上,主控制网宜全线贯通,统一平差。

1.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当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时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当采用导线测量时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

1.4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

宜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可按下列方法选择坐标系: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特殊情况下,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1)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投影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独立桥梁、隧道等,可采用假定坐标系。

2平面控制测量现状

2.1导线总长超长

导线总长对导线精度的影响是通过测角、测边和起始方向角三方面误差对导线作用而产生的。导线超长,增大导线误差的绝对值,是影响导线精度的最大因素。实际工作中的三级导线和补导线总长有时会很长,有3km甚至更长。建议对三级导线加补导线的总长度加以限制,以有效控制导线误差。

2.2导线形状不好

前后视距离相差过大,导线边长过短,大量曲折导线存在。上述前三项,都会影响导线测角精度。回归导线测距的系统误差在导线坐标闭合差中被削弱,起始方位角误差、连接角误差甚至导线前半部分测角误差使整个导线旋转一个角度,而到闭合点又接近到正确位置。因此,回归导线的精度指标要小于实际精度。另外大量曲折导线的存在,导线最弱点碰在一起,已知数据误差、导线测量误差累积在很小范围内,矛盾突出。建议在有条件地区做直伸导线。

2.3使用不同导线,导线误差不能匹配在同一系统中

这是普遍现象:同一建筑物的灰线测量,正负零测量和竣工测量各自使用不同导线,导线误差不匹配的测量点进行相关距离的计算,距离误差有时会很大,超过±5cm。另外,如今导线平差做得很少,大量单导线、补导线的存在,使某一局部区域内误差不统一,彼此矛盾。

3提升城市规划中工程测量精度的具体控制策略

3.1改进优化城市工程建设的测量工作决策部署

在城市相应工程建设开始正式施工建设的前期,需要针对工程的选址和施工地点的具体地质和自然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勘测和调查,主要对地形条件、地质构造具体情况以及天气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还要依据设计团队所绘制的施工图纸上的相关事项,采取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分析方式,要遵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态度和理念,并立足工程建设的实际发展需求来找出测量工作的总体决策以及部署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切实依据平面的控制性测量技术规范要求,先确立控制的要点,以点连成线,再由线形成相应的测量区域,这样就充分的体现出控制要点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要从城市规划的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面临的诸多问题,坚持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测量工作流程体系,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测量工作的总体决策和部署方案,从而降低误差率,切实提高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3.2对施工过程中控制网的精度进行分析

在开展工程测量的工作前夕,有必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控制网络的布控和铺设,然后依据设计方案中对于相应控制点以及测量工作标准的相关要求来高效的获取测量信息参数,接下来就可以开展放样工作。在此过程中,测量人员一定要注意将工程建设的控制网络的精度测量出来,并且保持测量的精准性,这样有利于后续施工以及测量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当前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之中,因为选址的具体环境情况,再加上工程技术方法上的存在的局限性,对于获取的测量数据的精准程度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极易引发测量误差率的提升。可是我们都知道,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是无法彻底消除误差的,因此只能采取相应的控制举措和科学的测量方式,将误差率严格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且确保误差率在相应数值区间内是可以被工程建设所接受的,也就是说,测量误差的存在需要得到良好的控制,还需要运用计算机系统和相应程序软件来提升测量精度,进而避免出现过大的误差和失误,影响到正常的工程建设。为此,测量人员应该熟练运用各种测量软件程序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操作能力,减少对工程建设的不良影响。由于对工程施工放样的观测时间较短,观测的次数较少,观测的条件也有着很大的限制,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与工程放样测量相比,控制测量的时间长、次数多、条件没有刻意的限制,产生误差较小。因此施工放样中观测条件引起的误差,可以占时忽略不计,待有条件进行测量时进行复测,如误差超出规范要求应做适当调整,提升测量的质量与水平。

3.3对施工放样精度的分析

在建筑施工的测量中,影响施工放样精度的因素包含以下几种因素:一是测量操作产生的误差;二是测量目标偏离中心产生的误差;三是测量仪器产生的误差;四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误差;五是仪器的对中所产生的误差。其中测量角度误差与外部环境误差在性质上属于偶然性误差,其他三种在性质上属于系统性误差。用钢尺测量距离的过程中,偶然误差主要用来测量由于倾斜、标定尺子、温度与拉力不准确所产生的误差;系统误差则被用来测量由于扭曲、定线与尺子的检测所产生的误差。全站仪极坐标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放样方法,具有方便实施、操作方便、精度高等优点,对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语

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所以必须要确保规划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这种要求下,就要做好测量工作,保证所测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在城市相应工程建设中获取到强有力的测量数据支持,减少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也是为了施工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和有序推进,进而促进城市整体规划的完善与优化。

参考文献:

[1]刘成峰.如何对工程测量精度进行有效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10).

[2]周秋生,郭明建.土木工程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