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后进生向上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激发后进生向上的策略

刘永才

刘永才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实验学校512300

摘要:每一个班级中都会有“后进生”,而转化“后进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只有全面地转化“后进生”,才能提高全民的素质。因此,我们要努力地去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倾听表扬关爱激励

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因为只有这部分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对“后进生”进行转化,使他们不断进步,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让他们茁壮地成长。

一、倾听心声,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倾听心声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这是进行教育的根本,教师要全身心地关爱和帮助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特别是后进生,教师只有倾听他们的心声,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才会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曾经教过一个六年级的李海萍同学,听学生反映和自己观察得知,她与社会上的一名青年来往特别密切,无心上学,经常迟到、旷课,还说谎骗取家里的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找了该生多次交谈,倾听她的心声,设身处地为她着想。从她口中了解到:父母有了弟弟之后,就不关心她了,家长经常打骂她,什么都不听她解释,久而久之所以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我耐心地疏导她:“父母为了生活在外忙碌,现在又有了弟弟,对你关心确实不够,造成你心理的不平衡,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但他们还是疼你的,因为弟弟还小,他需要更多照顾,他是你的亲弟弟,你都这么大了,你也应该跟他们一起照顾弟弟……”这一番话说得她有点不好意思。经过多次谈话,她有什么心事都跟我讲,我耐心地倾听她的心声,帮她进行分析,站在她的角度去为她着想,让她真正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要改正什么。我发现她慢慢地变了,变成一名守纪律,关心班集体,热爱学习,懂事理的学生。学期结束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看到她的进步我真是欣慰。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开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做法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我们走进学生中去,倾听心声,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它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学生,采取相应措施去帮助他们,实施有效的转化。

二、给予表扬,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后进生都有闪光点,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渴望获得教师的重视。教师如果能用敏锐的目光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极微小的进步,都应用赞美的话语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成功感。这是极小的投入,然而它产生的效果却是巨大的。

我们班上有一位黄维安同学,有厌学情绪,一提到学习,他的脸上就出现烦躁、郁闷的神情,但他在班上是小有名气的体育明星,每次校运会都能看到他飒爽的英姿,心里充满了自信,屡屡获奖。我以此为突破口,找他聊起体育明星,并以这个闪光点为引子,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每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都会对他给予及时的表扬,背诵课文,即使只背一小段,我也会说:“你真聪明,这么快就能背出来,再努力一点,你会背得更快。如果你能把体育的拼搏精神用在学习上,那你的进步就不是一点点了。”在我的不断激励下,用表扬代替批评,用鼓励代替了责骂。他慢慢地朝着我表扬的方向去努力,不爱学习的习惯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并能遵守各项纪律,而且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可见,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温柔的动作,几句赏识鼓励的话语,都会像甘霖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进取向上的勇气。因此,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加以发扬光大,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其转化。

三、真诚关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会有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们心连心。教师要真诚关爱后进生,给予他们上进的自信心。

我曾遇到过有个叫吴桐的孩子,由于母亲因病去世,使得他缺乏关爱,性格变得孤僻、内向,也不跟同学玩,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成绩很不理想。针对他的情况,我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他真诚的关爱,经常找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经常到他家里去,了解他的生活状况,有时还买些小礼品给他,让他感到爱的温暖。有一次,上语文课,他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我马上背起他,把他送去医院,为他挂号、拿药,后来还去给他买吃的,他看到我为他忙前忙后,心里感动极了。我还发动班里的同学积极地帮助他,与他交朋友。与此同时,我积极地跟他的父亲联系,让他尽量抽时间陪伴孩子,关爱孩子。这样孩子慢慢地感受到了大家的真诚关爱,从此小桐开始振作起来,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积极向上,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由此可见,只要老师能真诚地去关爱后进生,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就能打开孩子的心扉,使孩子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向上。

四、持之以恒,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地去雕琢,使它永久地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后进生的转化更是如此,教师就更需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了,转化后进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曾经有一个叫张国林的学生,在学校是个小有名气的“后进生”,无心向学,作业根本就不交,经常骂人、打架,同学们都离他远远的,还经常顶撞老师,家长和老师都对其失去了信心。我接手后,就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辅导,他开始也对我不理不睬,根本就不接受我的辅导。了解到他爱打球,于是我就经常约他一起打球,和他做朋友,从中了解到他是因为爸爸妈妈离了婚,父母都出去打工了,而且他们很少关心他,他只能跟着奶奶过,因此他就自暴自弃,放弃学习。于是,我跟他分析:“学习不是为爸爸妈妈而学,而是为自己学,学到知识才会有出息,你要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他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不能对不起我这个朋友,就答应我要改正缺点,开始写作业了。刚开始还能交作业,也能遵守纪律,但几个星期后就又什么作业都不做了,还时时闹事。为此,我没有放弃他,而是想方设法地去挽救他。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看到他在学校无所事事,愁眉不展,就问他怎么回事,原来他奶奶去外面走亲戚了,奶奶给他吃饭的钱又掉了,于是我把他叫到我家去,请他吃饭,吃完饭后,又送他回家,到家后,我发现他好像被我感动了。他说:“老师你有什么话要说,我听着。”我跟他交心:“凡是想成功的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否则将一事无成,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取得成功,老师相信你能改变……”他觉得老师是在真心地帮助他,所以表示要改正错误,做个好孩子。然而,好景不长,没过两个月,老毛病就又来了,同学还经常告他的状。我找他谈话时,他不耐烦地说:“我的习惯改不了了,老师请您不要管我了。”但我始终没有放弃他,我坚信他会有变好的一天,又与他多次耐心地交谈,让他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决心,要有克服困难的恒心,鼓励他一定能战胜自己。我还跟他讲一些名人励志的故事,和他一起看《中华勤学故事》等影视片,看完后让他说说自己的感受。他明白了自己以前真是不懂事,浪费了很多时间,表示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经过坚持不懈的教育,他终于变了,变得积极向上,作业能认真完成,对人也有礼貌了,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后来这个学生还考上了广东工业大学。他给我发来短信说:“刘老师,是您坚持没有放弃我,是您让我这个坏孩子认识到了自己错误的行为……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看到这个短信,我倍感欣慰,作为老师,我觉得还能收到比这更珍贵的礼物吗?

后进生的不良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后进生出现反复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要不断地进行纠正和引导。在反复中善于看到后进生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还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反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更大的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地帮助他们,让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策略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教师对后进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多关注,并持之以恒,用心去做,不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就能激发后进生向上的动力。我认为:每个后进生都能转化,打开他们紧闭的心窗,让每一个后进生成为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02)。

[2]韩素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与“后进生”转化[J].科技资讯,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