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村庄规划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以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村庄规划建设

刘亚维

株洲云龙规划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6

摘要:在新形势下,村庄的规划面临着内外部的制约多而且村民的权利关系极为复杂等各种现实的背景,该规划要以农村的改造作为切入点,更加注重实施层面协调性与可操作性,来全面的推动村庄环境的整治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而对当下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供给借鉴。具备宜居与发展条件的地方宜鼓励发展经济,也允许进行建设;在不具备经济发展条件,但具备宜居生活条件的地方,是否应在限制发展或增长的同时,允许继续进行甚至扩大必要的建设。这样才能保持有条件、有弹性的未来发展空间,保持乡村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村庄;规划;建设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需求与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符合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相应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也随之不断攀升,而在城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社会要想真正实现转型发展,就必须借助工业来实现资本积累。工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城镇化的转变,因此对城镇化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国家投资难以顾及到农村,因此更加需要农业农村以价格差的形式来实现工业化的积累。如今我国工业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必然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由此农村人口必然将逐步转移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劳力资源,最终将促使乡村传统社会加速向着现代化社会方向转型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从根源上针对三农问题加以解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国家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在农村规划当中的重要体现。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在农村方面,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终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决定,是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最终要求。因此,这就要求必须做好相应的村庄规划工作,促使我国存在规划建设有规可循,由此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具体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村庄规划建议

2.1尊重农民的选择权

乡村规划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做什么样的乡村规划,是全局性地规划村镇格局或村庄体系,还是先做村庄单体规划?如果做村庄规划,是全面做,还是选择性地做?首先应确立这样的历史责任感:21世纪,乡村地区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应跟得上新时代的发展,保持几十年、上百年不落后,绝不可边建设、边落后。为此就要下大工夫、花大气力进行乡村规划和设计。在历史上长期缺乏规划储备与基础,现时又极度缺乏专业人才的情况下,仓促上阵有可能导致新一轮“墙上挂挂”那样的规划,结果是浪费了社会财富,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规划的权威性。结合改革以来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过去曾试图要求村庄普遍做村庄规划的做法并不成功。笔者认为,在时下缺专业人才、基层并非都自愿的情况下,不应强迫村庄被动地完成“任务式规划”,避免复蹈运动方式做规划,也避免政府财力的盲目浪费。规划的供给应因需而规、规以致用。最好先集中力量做好各专业规划和乡村格局规划,说清建什么、怎么建,划定保护和允许自主建设的范围,先促进改造面貌,补齐短板。同时,从村庄分布的不同特点出发,也应提倡按照村庄集群编制规划,比如是否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通盘规划建设某些连片的或沟域内的村庄。

2.2构建多元的体系:由“单一类型”至“多元系统”演变

在当代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之下,每一个村庄都应该纳入进小城镇与乡集镇、自然村、中心村、新型社区等统筹发展合理化的村镇体系当中去,所以,村庄规划体系的建设应该由针对单个的村庄的规划逐渐地向以乡规划、镇规划、村庄布点的规划、镇村体系的规划作为指导,村庄的规划作为核心,村庄产业的规划、村庄整治的规划、村庄历史文化的保护规划、村庄发展的规划作为衍生村庄规划的体系演变。

2.3规划总体的思路

针对我国的美好乡村的规划建设当中实际的问题,乡村规划总体的思路应在编制策略、编制内容、编制方法、编制流程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梳理,并围绕着“整治规划+村庄规划+产业规划”这个核心的内容,构成以分区、分类、分级策略作为指引,“新型村民的理事会”作为主要,基层村民的自治机构作为保障的规划的总体思路。

2.4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村庄特色塑造和延续

在有序推进的基础上,巩固规划和整治成果,结合村庄实际,挖掘特色和文化,制定配套措施保留村庄原始文化、村风风貌等,形成村庄整治和特色保留与延续双向推动格局。注重农村乡土文化和景观保护与建设,大力发展村庄文化,培植赋予农村生态发展气息的生态文化景观,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乡土文化和景观原貌,提高宝贵文化和景观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

2.5完善规划编制内容

这就要求应当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增强规划工作的引领作用,尽可能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全方位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和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文化发展及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一种互为衔接的关系,因此就必须由此建立起多规合一化的编制机制。在具体规划上,要求针对相应的基础设施、存在住宅及服务设施等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布设,应当尽可能的补齐设施建设的短板,从而实现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最主要的需要结合村民们的意见,深入了解村民们的真实需求,多方位征集意见。要求在村庄规划真正报送审批以前,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经全体村民们同意,并以此将相关意见纳入到整体村庄规划当中,由此才能真正维护村民们的切身利益。

2.6对规划技术进行加强

当前阶段,完成规划编制和审批以后,在具体实施方面却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虽然其中有一些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规划人才,技术力量太过薄弱,影响了规划的实施,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村庄规划人员加强专业培训,积极构建实用性人才为村庄规划进行服务,要对农村干部、经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加以组织,广泛进行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培训工作,还要在村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技术讲座,使工作人员的规划与实施知识得到有效的更新,避免出现盲目规划、随意建设的问题,使工作人员能够自觉进行村庄规划的实施。同时还要对村庄规划方面的管理机构加以建立,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对村庄规划与实施进行指导,从而为村庄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2.7加强上位规划的指导作用

建议完善县域和镇域村庄的总体规划,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地区实际,对区域村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摸底和分析,掌握不同村庄的具体情况和差异,为村庄建设提供总体的建设方向和村庄的改造方式提供更多指导,加强政策宣传和沟通,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并不断完善和健全指导体系,从而为后续村庄规划和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结语:总而言之,在对新农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村庄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而新农村的建设又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在实际的进行规划时需树立起宜居的理念,并充分的结合村庄实际的状况来设计最合理科学的方案,应用各类先进的手段来对于旧农村进行改造,进而建造出更为美丽的村庄,需要积极探索在逆城镇化中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郑风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的关键[J].中国乡村发现,2017(06):37-39.

[2]郑风田.乡村振兴可施六策[J].当代县域经济,2017(12):16-17.

[3]高万芹.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型村庄的规划理念[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19(06):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