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和高校图书馆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学习型社会和高校图书馆员

徐霄霞

徐霄霞

(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摘要: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全民工程,离不开图书馆的积极参与。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做贡献必须肩负新的使命,这对馆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员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阅读素养,面对挑战。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挑战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全国上上下下都开始行动起来:建设“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做“学习型公民”可谓如火如荼。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全民工程,高校理应担此重任,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学习型建设中应当起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丰富馆藏以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多元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文献信息的可检索性等诸多不可取代的特点,成为全民阅读的文献资源中心;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使图书馆成为民众阅读的首选地。高校图书馆应担负起为学习型社会服务这一重任,除了履行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外,积极应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因为图书馆员担负着传播知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馆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因此,学习型社会建设对高校图书馆提出新的要求,毫无疑问地使馆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1.学习型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新的使命

为了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变化,个人、组织都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重要阵地的图书馆,更应抓住机遇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给学习型图书馆提出以下要求:

1.1图书馆的发展要从“文献资源建设”为中心进入“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并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优质服务”,也只有重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并在馆藏、馆舍、管理等各个方面体现服务的“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和读者的“和谐”。

1.2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学习型图书馆已成为“在线运作,数字化生存,低投入高产出”的终身学习网络系统,是大众化、开放性、共享性、公益性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和“终身进修学校”。图书馆应建立“专、精、深”的知识服务网站,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知识服务。

1.3高校图书馆随着工作的逐步社会化,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服务社会学习者的各种活动,如技术、家政、考试等培训和基础、职业等教育以及展览、讲座、学习沙龙、文娱沙龙、专题报告等活动,把高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展示给整个社会,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学习型社会对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挑战

2.1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的精神,在工作中要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积极主动服务,推行人性化服务,实施个性化服务,满足社会各界人们的信息需求。

2.2要具备能培养读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图书馆员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之一,必须具备高等教育理论知识,把握高等教育规律,用高等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2.3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具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各种电子信息源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控制和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能力。

2.4要具有较高的外语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是多语种的,这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精通母语,还要掌握学习尽可能多的外语语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

3提高阅读素养,迎接挑战

高校图书馆是社会教育、个人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而所有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多从阅读开始。《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毛姆说过“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就等于给自己建造了一个逃避人生中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图书馆员担负着传播知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馆员如果养成了阅读习惯,那么他们在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解决的办法就多一些。因此,不断地学习,提高职业阅读素养是全面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3.1制订阅读计划,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学习型社会就是以学习为核心,要求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营造积极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形成无人不学、无时不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风气。应职业需求,首先要重点阅读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书籍,其次要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当然,阅读包括纸质书籍和网络资料。提高馆员阅读素养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首先,应建立馆员职业阅读制度,加强对馆员读书的要求和管理。馆员应制定一份专业素养阅读清单,而且放在任何角落任何时候都能看到的地方:日志、记事簿、个人主页、个人维基等等,而且,这份清单是动态的,当得知一本好书或有价值的网络资源,马上加进去。其次,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无论多忙都要坚持每天找出一小段时间来阅读,不只是读与职业相关的书籍,也要读一些励志书籍、娱乐书籍等,而且要做读书笔记,不仅仅记录书名和作者,还要记录所思所想所得。然后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同事朋友甚至放到网络博客和更多的人分享交流,接受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使阅读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3.2开展读书活动,营造阅读的氛围

图书馆要倡导终身阅读、全民阅读、全过程阅读和团体阅读。图书馆应大力开展跨部门、跨科室的互助互学阅读活动,在馆内馆外营造阅读氛围。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读书节、读书周等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化,包括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书法绘画比赛、专题讲座等,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这样不仅促进个人的阅读学习和智力开发,也加强了馆员间合作学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开发。利用图书馆QQ群或者BBS论坛,让大家分享阅读资源,交换信息,交流心得,共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又有效地沟通了图书馆员间的感情。

3.3有目的地阅读,选择性地阅读

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纸质资源都是浩瀚无边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包罗万象的阅读。因此,要对文献进行选择性、计划性阅读,减少阅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阅读有品味、有质量、有影响的经典书刊。即使是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也要经过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读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文字。除了要研究、鉴赏、评价需要精读某书某文外,一般采取查询式、跳跃式阅读,或者称读报式阅读的方法。即像读报纸一样,阅读、查询自己所关心、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与此无关的便跳过去。无论阅读方式怎样,都要撰写阅读笔记,这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进而使思想系统化和深刻化,不做思想懒汉。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知识的学习、知识的产生、知识的转化、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学习型组织的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传播知识的重任,起着促进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图书馆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因此,图书馆员要加强学习,坚定信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去,不断追求新异刺激和挑战,实现自我超越,做学习型组织的先行者,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造就出更多的学习型读者。

参考文献:

[1]翁畅平.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范式演变及挑战[J].图书馆学研究,2009(2):84-86.

[2]魏书娟.图书馆员职业性与专业性阅读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75-78.

[3]颜泽玲.阅读素养:高校图书馆员亟待提高的职业品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3):85-87.

[4]刘丹.高校图书馆与学习型社会的互动效应[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6):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