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电器专业学生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中职电子电器专业学生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唐婷婷蒋桂东

◇唐婷婷蒋桂东

(广西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玉林537000)

【摘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务必抓好的重要环节。国家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如教学设施、助学金、免学费等,但并未能有效控制中职学生的流失。学生流失现象已成为影响学校形象、制约学校招生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校电子电器专业学生流失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了减少中职学生流失率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学生流失;电子电器;原因分析;对策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务必抓好的重要环节。为培养更多具有综合实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国家及自治区、市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资,中职在校生人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在未来几年内基本上达到1:1比率。虽说国家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如教学设施、助学金、免学费等,但并未能有效控制中职学生的流失。学生流失现象已成为影响学校形象、制约学校招生的重要因素。

本人从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多年,对我校电子电器专业学生流失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了减少中职学生流失率的途径和措施。

一、最近四个年级的学生流失情况

2014年秋电子电器专业学生人数统计

(统计日期:2014年11月)

为了有效分析电子电器专业学生流失原因,我对2010级至2014级学生人数进行统计,从最近四个年级的流失率可以知道,电子电器专业学生流失率非常大,下面从几方面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

二、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一)学校方面

1、教学方法传统、管理松懈。一些中职教师未能依据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现状、因材施教,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一味灌输,只顾完成授课计划,学生学习兴趣未能激发和充分调动。另外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缺少,使得一些复杂难懂的电子知识不能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有些教师在教学教学管理松懈,特别是晚自修,学生玩手机、吵闹严重,有些教师管理不到位甚至不到岗。放羊式的教学及管理,既达不到授业的效果,也让学生感到学习泛味。

2、关心学生不够。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数是处于青春期(也叫叛逆期),他们思想比较活跃,处事有自己的主见,平等意识更强,天生爱动,对学校管教及教师的教育不太感兴趣。学校、班主任对学生生活关心不够,管理方法没有适应形势发展及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使部分差生压抑感与日俱增,导致差生违纪率上升。另外学生对学校食堂、宿舍环境的不满意也是学生退学的其中原因。

3、学习生活单调。到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多是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中学的课程已经厌倦。在中职学校学习开始,虽有一定的新鲜感,但随着在校时间的推移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内容难度增加,其新鲜感慢慢淡化,天生爱动的特性只能在每周两节体育课中发泄,他们的特长爱好受到深埋,面对一天六、七节文化课及专业课、单调无味的学习生活,他们感到厌倦,纷纷怀念校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网上多姿多彩的世界。

4、就业对口率不高。毕业生就业不对口,学非所用,或学校无法推荐工作,很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都是去工厂流水线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符合兴趣,在社会、在家长、在学生中留下不好的影响,这也是学校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学生自身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还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认为是家长要我来学校学习,是老师要我学习的。因此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无精打采,看小说、玩手机、发短信聊天、打瞌睡成了家常之事,作业不想做或抄袭或不做。对老师的批评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甚至干脆旷课,到校外通宵上网。

2、“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由于企业改制和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每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和中职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通过打工成了富人,这些现象使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一些家长也因有此见解而让子女退学打工。

(三)家庭、社会因素

1、家庭原因

(1)家庭经济困难。为保证中职学生安心在校学习,国家实行免学费政策,但仍有少数学生因生活困难交不起生活费,农村职校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数不少,部分学生因父母年老、家庭兄弟姐妹多或疾病缠身,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来源有时无法得到保障,导致学生被迫退学。

(2)家长错误观念。不少家长把在初中时期行为习惯差、管不住的孩子送到职校,让学校承担保姆的角色。“孩子年龄小,到社会上容易学坏,送到学校由老师管管,混张毕业证”是这部分家长的目的。此种指导思想的存在,家长对子女没有太高的要求,学生“混日子”的思想严重,原有行为习惯很难改变,学习上、纪律上难达到学校要求,家长对孩子没有办法,只能让子女自动退学。

2、社会影响

2000年国家实行中职学校招生并轨后,中等职业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变成“就业培训教育”,就业方式也由国家包分配就业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中职学生学历低,思想素质较差”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将中职学校毕业生拒之门外的理由,中职学校毕业生基本无法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加上用工制度上的漏洞,中职毕业生与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一起务工,待遇没有多大差别。此种社会现象,造成不少家长不愿送子女到中职学校学习,一部分在校生也因前途渺茫而辍学,离开学校跟随亲人外出务工。

当官教育思想仍或多或少的人们的头脑中存在,读高中、上大学就能跳出农门,就能当官,就到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不做苦力活。此种思想的影响,造成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毕业生不顾自身情况,纷纷就读高中,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其结果是:部分高中生考不上大学,就业无技术,部分大学生也因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没有实践经验,难度高的工作做不来,难度低的工作不愿做,宁可呆在家中待业。当官教育思想和不少大学毕业生没工作的负面影响,使初中毕业生生不愿到或不愿在中职学校学习。

三、防范对策

1、学校加大学生升学政策的宣传,从一年级抓起,要从宏观上重视中职毕业生,让中职生有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针对学生基础差,开设英语和数学课程,举行对口中职复习班,做好中职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让中职生有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可采取在校优秀中职学生直接升高等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破格保送到普通高等院校学习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2、教学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好教学教育设施。电子专业课程知识比较复杂,难懂,传统的课堂板书教学学生难以理解,应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室和增加实训设备和教学耗材的投入并及时报销给各专业部。

3、重视市、区级中职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玉林市举行的中职技能竞赛培训,增加培训耗材经费以及培训教师补贴。

4、加大学校管理力度,要减少学生的流失率,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更亲和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教职员工就是自己的亲人。在管理上,除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外,还应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开展对学校各项工作满意度测评活动。

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牵涉面广,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学生都会对学校工作不满意。每月组织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食堂卫生等方面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调整工作思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信任感。

5、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友好、信任的师生关系;和任课老师齐心协力,在学习上做好引导,共同管理班级,形成优良学风。

6、加大班主任的补贴,激励班主任的工作热情,班主任要管好一个班比其他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7、多开展学生热爱的课余活动,增加校园社团,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8、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工学结合路子,提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检验职业教育成败指标之一,是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因此,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根据社会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做好规划,避免闭门造车,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子,做好“订单培养”,为联办企业定向培养和持续输送毕业生,让学生看到就业的前景,安心在校学习。

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的原因、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要解决中职学生流失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素养,从而减少学生的流失。

参考文献:

肖建红《中职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时代报告2012年3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