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后康复时间的影响

/ 2

早期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后康复时间的影响

马启寿12陈美云12李中元12

马启寿12陈美云12李中元1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福州350003;2.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后康复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患者在受伤后不同的康复干预时间为根据,将其划分为围手术期组和延迟组,针对所有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对所有的患者实施功能恢复评分。结果与延迟组患者相比,围手术期组在功能恢复情况和康复时间方面明显要优,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的时间与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时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实施康复干预的时间越早就具有越好的康复效果和功能恢复情况。

【关键词】早期康复干预;脊髓损伤;康复时间

脊髓损伤主要指的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脊髓结构以及功能损害,其会导致患者出现上水平以下的感觉障碍或者运动障碍。在脊髓损伤之后大多数的患者都会丧失劳动能力,因此会极大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还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家庭幸福和经济水平。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干预的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并且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功能[1]。为了对早期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后康复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在受伤后不同的康复干预时间为根据,将其划分为围手术期组和延迟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围手术期组有13例女,37例男,患者的年龄在8—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2.9)岁,按照受伤的原因进行划分,其中生物源性脊髓损伤共计有8例,创伤性脊髓损伤共计有42例;延迟组有15例女,35例男,患者的年龄在8—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4±2.5)岁,按照受伤的原因进行划分,其中生物源性脊髓损伤共计有9例,创伤性脊髓损伤共计有41例。在年龄、性别、致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所有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具体干预方式如下:

第一,卧床期间的康复训练:①呼吸训练:康复治疗师要针对患者实施耐力训练、胸廓活动训练、腹肌肌力训练等,并且辅助其进行咳嗽训练。②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师要轻柔的辅助有神经支配的肌肉进行主动运动,使其逐渐成为无辅助的主动运动,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使其开展上肢的独立性功能性运动[2]。③肌肉长度保持训练:针对患者的手指屈肌群、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以及上肢的肩胛带周围肌肉进行牵拉训练。④良肢位摆放:肩关节要保持外展位的方式,在功能位通过夹板对腕关节进行固定;手指保持微屈位;踝关节要保持中立位。

第二,离床期训练:①肌力训练:要对患者有残存肌力的肌群进行训练,使其肌力得以增强,通过对工作肌群的运用将平时无法完成的动作完成,对丧失功能的肌群进行代偿,要采用耐力训练、抗阻训练、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方式进行训练[3]。②坐位平衡训练:针对脊柱稳定性良好的患者实施坐位训练,每天进行两次,每次持续30分钟到两个小时的时间。③起立床站立训练:要让患者尽可能早地实施起立床站立训练,每天逐渐地增加倾斜角度,要注意避免发生头晕等低血压不适症状[4]。

第三,呼吸功能训练:脊髓损伤之后患者的呼吸中枢也会受到刺激或损伤,并且导致患者的呼吸受到一定的抑制,再加上患者如果长期卧床,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肺部感染或肺不张等并发症[5]。为此,康复治疗师要指导患者使其通过缩唇呼吸法或吹气球法开展呼吸训练,利用这种方式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锻炼。

第四,膀胱功能训练:患者会由于脊髓损伤而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所以在对患者实施急救的时候要对导尿管进行留置。完成静脉补液的工作之后,需要马上对患者实施间歇导尿。要严格执行操作方式进行导尿,并且选择石蜡油充分地润滑尿管[6]。

第五,肠道控制训练:首先,让患者保持侧卧位的姿势,手握拳或者四指并拢在肛门内进行5到10次的按压,有节律的向外弹拨肛周,促进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其次,手术人员戴手套向肛门插入手指,对其进行5到10次的按摩,对肛门括约肌和直肠产生刺激作用,促进患者的排便[7]。

1.3观察指标

通过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具体的评定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类,也就是躯体运动和认知功能:躯体运动主要包括自主照料、括约肌的控制、行动等;认知功能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也就是社会认知和社会交流。患者的分数越高,就表明其具有最好的康复情况和恢复情况[8]。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疗效用X2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延迟组患者相比,围手术期组在功能恢复情况和康复效果方面明显要优,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和康复时间比较

注①: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脊髓损伤之后的患者长期以来都是在损伤后期或康复期才得到康复干预,因此很多人认为康复干预属于临床治疗的一种延续。大量的研究表明,针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可以使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还可以避免患者的四肢关节变得越来越僵硬,降低肌肉萎缩的概率。在急性期就让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及早康复,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与此同时,采用早期康复干预的方式针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护理,还能够有效的预防各种并发症[9]。

总之,在综合临床处理中脊髓损伤后的机体功能障碍康复干预以及生理机能紊乱康复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患者受伤之后对其进行早期康复干预,与各系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适当的康复功能训练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与延迟组患者相比,围手术期组在功能恢复情况和康复效果方面明显要好,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地证明了早期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后康复时间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的时间与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时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实施康复干预具有越早的时间就具有越好的康复效果和功能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陈然,刘玉芬,史晶.CT引导下脊髓内穿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的临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3):317-318.

[2]莫静.早期功能锻炼对降纤酶治疗脊髓损伤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6):2230-2231.

[3]梁连锦,梁爱秋.脊髓损伤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749-750.

[4]徐艳文,ChowSL,唐丹.脊髓损伤18个月后患者残疾心理适应能力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2):133-137,143.

[5]陈启波.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5):772-773.

[6]江红艳,陈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颈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43-44.

[7]袁湘瑜,李向芳.两种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18-1519,1521.

[8]汪澄,王维利,庞海云,等.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4,21(7):75-78.

[9]刘旭东,勾丽洁,杨晓莲,等.脊髓损伤患者早期间歇导尿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6):82-83.

作者简介:

马启寿,男,1981年10月出生,汉;本科;治疗师;研究方向:康复治疗;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实验平台: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