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在建筑沉降观测中的实际应用——以某小区建筑沉降观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测绘技术在建筑沉降观测中的实际应用——以某小区建筑沉降观测为例

李兰恒

上海同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0092

摘要:近些年,我国城市得到快速发展,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测绘工作对城市建设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测绘工作是政府进行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新时期下,只有做好测绘工作,才能为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指导,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测绘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测绘工程,作用

引言;城市测绘可以通过数据体现出城市的地形以及地表特征,其中主要包括城市位置、城市形态、城市特征、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重要信息。城市测绘涉及到很多领域,并且对城市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同时,测绘还可以划分和识别行政区域,在城市网络的加密和布设方面进行有效规划。测绘工作能够提供城市地形图,满足当地政府和企事业机构的使用需求,测绘工作还可以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并且提供可靠以及真实的数据。企事业单位以及当地政府对测绘信息具有较大的需求,其中大部分需求来源于城市建设和用地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用地规划是焦点问题,想要对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需要测绘工作的支持,在工程建设、用地施工以及用地选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测绘的作用。同时,想要提高行政执法水平,需要通过测绘工作提供数据依据,规划好城市管理区域,进而保证城市规划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连续性。

1工程概述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对该小区进行建筑沉降、主体倾斜、裂缝监测,目的是了解该建筑主体结构是否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和倾斜情况,以便尽早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

2检测依据

⑴双方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

⑵本项目相关图纸资料(业主提供);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⑸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

3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布置

3.1监测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检测内容分为三部分:

⑴建筑沉降监测;

⑵建筑主体倾斜监测;

⑶建筑裂缝监测。

3.2监测点布置

3.2.1建筑沉降监测点布置

本项目建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主要考虑反映建筑主体结构的沉降情况。结合建筑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建筑沉降监测共布设了20个监测点,编号分别为F01~F20。建筑主体沉降监测点具体布设平面位置见附图1。

3.2.2建筑主体倾斜监测点布置

本项目建筑主体倾斜监测点的布置主要考虑反映建筑主体结构的倾斜情况。结合建筑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建筑主体倾斜监测共布设了4个检测点,编号分别为QX01~QX04。建筑主体倾斜监测点具体布设平面位置见附图2。

4监测方法

4.1建筑沉降监测

建筑沉降监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为日本SOKKIA公司生产的SDL1X数字水准仪及配套的BIS20铟钢水准尺。

日本SOKKIA公司生产的SDL1X数字水准仪,标称精度为(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标准差):±0.2㎜(使用BIS30A标尺)、±0.3㎜(使用BIS20/30标尺)、。本项目投入1台,配套一对BIS20标尺,主要用于建筑沉降监测。

4.2建筑主体倾斜监测

建筑主体倾斜监测采用经纬仪投影法。现场检测点布设,每处布设4点,如下图所示。下面2点做好观测标志,高度尽量一致,上面2点尽量相对固定。

图4.1建筑主体倾斜观测示意图

对于建筑主体倾斜值而言,如果A'是屋角上的标志,用经纬仪投影到B点的水平面上面量得。投影时经纬仪要固定在测站上,严格对中、整平,用盘左、盘右两个度盘位置分别往下投影,取其中点,并量取中点与B点在视线垂直方向的偏离值;再将经纬仪移到与原观测方向成90°的方向上,用同样的方法取得与视线垂直方向的值即可。

日本SOKKIA公司生产的CX-102全站仪,标称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棱镜(2+2ppm×D)㎜,反射片、免棱镜(3+2ppm×D)㎜,免棱镜测距范围0.3~500m。本项目投入1台,主要用于建筑主体倾斜监测。

5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

根据业主和相关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监测时间节点如下表所示。

表5.1邻近建筑物变形监测时间节点

6监测仪器设备及校准有效期限

本工程所用的监测仪器设备及校准有效期限如下表所示。

表6.1监测仪器设备及校准有效期限

7监测结果及分析

7.1监测历程

我公司对该小区建筑物变形监测工作自2015年5月23日开始,到2015年10月23日结束,总历时6个月,累计报送监测报表6期。获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

7.2监测结果

7.2.1沉降监测结果

截止2015年10月23日,各幢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累计值汇总见表7.1、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率汇总见表7.2,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累计位移时程曲线图,见图7.1。

表7.1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累计值汇总表(单位:㎜)

表7.2各幢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平均沉降量、沉降速率汇总表(单位:㎜)

注:邻近建筑物沉降平均沉降量为“+”表示沉降,为“-”表示隆起。

图7.1建筑物沉降位移时程曲线图

由表7.1、表7.2及图7.1可知,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建筑物平均沉降量分别为2.1㎜,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0.014㎜/d(小于0.04㎜/d)。在监测后期长建筑物平均沉降量有变缓趋势,且平均沉降速率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规定。据此可判定该小区建筑物进入稳定阶段。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规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规定,沉降停测标准可采用连续两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

7.2.2倾斜监测结果

截止2015年10月23日,该小区建筑物主体倾斜变化情况见表7.3。

表7.3建筑主体倾斜监测结果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小区建筑物的主体倾斜测量结果均在4‰范围内,未超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值。

注: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规定,桩基多层框架结构沉降差或倾斜容许变形值为0.004。

8结论

截至2015年10月23日最后一次监测结束,该小区幢建筑物平均沉降量别为2.1㎜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0.014㎜/d。平均沉降速率没有超过相关规范规定值,可认为该小区建筑物均已基本趋于稳定。

对该小区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结果表明,建筑物的主体倾斜测量结果均在4‰范围内,未超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值。

对建筑物裂缝测量结果表明,建筑物的建筑裂缝宽度、长度变化量较小。

参考文献:

[1]杨永涛.浅析工程测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J].信息记录材料,2016(05):106~107.

[2]袁志锋.论测绘及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87~88.

[3]何毅.浅议城市规划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四川水泥,2015(03):141.

[4]袁文忠.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A].吉林省测绘学会.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