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室内外的环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绿色建筑室内外的环境研究

李粤炜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绿色建筑是强调了节能、环保、实用三大特征,减少环境污染也包含了许多方面,如室内、外环境等。同时在评价时也有相关的指标要求,为我国绿色建筑提供评价依据,实现绿色建筑的标准化。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绿色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设计原则及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室内外环境;原则;设计方法

一、绿色建筑室外环境指标要求

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起步较晚,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是从2006年6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其中包含了室外及节地等一般性指标要求在内。

二、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一)节约资源和能源

目前我国资源和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节水,节电,节材,节能。采取各种方案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以达到减少能耗的目标。

(二)以人为本,健康舒适

绿色建筑首先的目标是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始终遵循这个原则,否则设计成果会与目标背道而驰,不能片面为了节能而忽略的人们对建筑的需求。

(三)保护环境

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被关注起来。绿色建筑设计更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视。

三、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一)室外环境设计

建筑的室外环境是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工程实践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部分。在进行室外环境设计时不仅要重视创造室内美观健康舒适的环境,同时重视与外环境相融和,做到整体绿化,即以整体的观点考虑持续化、自然化。

1.绿色建筑的地域风格

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周围社区环境不可分离的部分。绿色建筑与自然环境要和谐共生,建在沙漠、湿地、城市、农村的绿色建筑一定不同,寒带和热带的建筑节能措施不同,缺水地区建筑一定会突出节水,能源匮乏地区的建筑一定会突出节能,城市建筑需要方便城市规划和人居生活,郊野的建筑却需要考虑自然动物和植物的和谐共生。绿色建筑强调的是采用本地的文化、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自然、本地的气侯条件,这样在风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所以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例如广州新博物馆,地域上的分析既要考虑它选址地点的地形、地势水流等,也需要考虑相对的广州小范围本身和所处的岭南地域的气候、文化等;又如北京国家剧院设计地域上的分析,作为设计师必须分析整个北京规划、局部环境、周边环境、水文状况、整个国家文化背景等。

2.绿色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

自然通风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传统空调设备系统而仍然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环境的方式。自然通风最容易满足建筑绿化的要求,它一般都不用外来不可再生资源,而且良好的自然风能改善夏季热舒适性,可更新室内空气,通过提高自然光的利用效率,降低不适阳光的照射并减少由此带来的空调耗能。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必须考虑建筑朝向,间距和布局等。自然通风而且是环境绿化的重要手段,是引进比室温低的室外空气而给人凉爽感觉的一种节能的简易型空调。绿色环境常用的送风方式是地板送风暖通空调方式。绿色建筑空间的采光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使它成为创造室内整体环境气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达到了节能的目的,绿色建筑的采光除了满足照度要求外,还要与气候相协调,适应当地的地理条件,满足视觉舒适度的要求,考虑生态节能,防止光污染等等。

3.充分利用自然或人工绿化,改善外部环境

绿色建筑的环境绿化主要研究的是特定区域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天然林或人工造林,减少城市高密度地区如“热岛效应”、“光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小气候”,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筑师可以将绿化、水(可以结合景观水、室外消防水池等)安排在住宅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有效改善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和降低空气温度,起到“天然空调”的作用。绿化应集中布局,提高绿化效率,同时应该联合道路系统、步行街,广场尽量种植草砖地板以提高透水性地面的能力和保持自然蒸发地表水,由此也可以减少硬地板光和热反射,以降低地面的温度。实践证明,绿化在提高绿色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质量以及促进绿色建筑的节能效益、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绿化是实现夏季降温,消除热岛效应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绿化与建筑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建筑周围的绿化和建筑本身绿化两部分。而且对调节区域小气候,吸附灰尘及有害气体,降低噪声,减轻大气温室效应,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室内环境设计

1.室内光环境

我们通常要求住宅建筑,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也要创造节能、环保、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舒适的环境。住宅室内环境设计和照明、装饰材料的质量与颜色,家具的选择等等密切相关。在灯光下,室内形式、颜色、纹理,可以给人一个全面的视觉心理感受。只有合理地选择室内照明模式,光源色温,灯具的造型、装饰材料等,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在满足建筑采光要求的前提下追求更舒适的室内光环境,或者说是满足房主对建筑的采光设计要求。但是为了人们有更好的室内光环境,我们还必须要满足房间必须的照度值大小、照度的均匀度、反射和眩光等问题的设计要求。但是这些影响要素不仅由室内照明灯具直接照射形成,而且还包括由于室内壁面对光反射所致。室内壁面装饰材料表面的光滑程度和颜色不同对光线的反射、吸收程度不同,而且会导致光在分布上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导致室内的光环境有所不同。例如,颜色深的表面,反射的光通量少,室内照度值由于反射提高的会少。反之,浅色装饰材料表面的反光系数大,壁面反射会提高室内的照度,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前提下,可节约能源。

2.室内声环境

室内声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由室内和室外噪声能量的相互流动,室内人体、设备输出的声能量和房间的吸声与隔声能力决定。装修设计处理室内声环境问题应考虑到使用房间的自然环境和周围环境噪声条件。对于大多数的民用建筑,绿色的声环境将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们休息睡眠、进行脑力劳动,容易相互交谈的声环境。针对目前我国室内声环境质量不是很令人满意的现状,我认为绿色室内设计处理室内声环境应该得到充分考虑。

首先,根据室内声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的特点,具体情况的分析,分别的噪声来源。如果噪音来源是来自外部的交通噪声,那么隔音门窗的能力要加强。例如,可以选择双层窗。实验表明,声学处理的两层3毫米玻璃双层窗,隔声量高于6毫米玻璃单层窗约13分贝。密封性能良好的塑钢窗的隔声量高于普通钢塑钢窗约3-13分贝。对于室内噪声产生的来源,如办公设备(复印机、打印机等)以及从空调房间,洗涤室传来的噪声,可以从房间布局和建筑的内墙隔音、吸音等来处理室内声环境问题。其次可用隔声性能较好的建筑围护结构分隔有较大噪声的房间。在双层12mm厚的纸面石膏板中夹80mm厚的空气层后,隔声能力约相当于12cm砖墙。如在空气层中填入矿面、玻璃面等吸声材料,则双层石膏板墙的隔声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在提高墙体隔声能力的同时,如果我们在有较大噪声设备的房间的顶棚、墙面上布置一定量的吸声材料,则对其它房间的干扰会进一步降低。

3.室内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是人们在房屋内对可以接受的气侯条件的主观感受。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因素,除了人们的衣着、活动强度外,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简称环境辐射)。

从室内环境开放性的角度来看,室内和室外能量交换流和能源循环实现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平衡,户外能源通过建筑结构如门窗、墙壁和屋顶进入室内系统,室内系统的能源是通过建筑围护结构散发到外部。室内人体,植物、加热器和烤箱和其他设备也根据不同的方式释放或吸收热量,参与室内能量循环。能量流所形成的室内热环境,但是绿色的室内热环境必须在舒适和愉快的同时也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尽量减少建筑能源消耗。例如:建筑设计者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间距以及布置形式,合理考虑建筑物的体型及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其中也有很多内容跟室内外装饰设计有关。

四、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应该从过去注重室外环境忽略室内环境的误区中走出来,兼顾室内外环境的创造,尤其要注重室内声、光、热环境的营造,从而达到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2014[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34-45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