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缺陷60例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精神科护理缺陷60例分析及对策

张爱荣刘瑞芝安荣利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81)

【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从而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护理部统计的60例精神科护理缺陷临床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精神科护理缺陷事件主要为岗位责任缺陷、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基础护理缺陷等。导致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较低、缺乏应急能力、职业倦怠、管理缺陷等。结论:精神科护理缺陷较多,而导致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因素及管理因素,若要减少护理缺陷,则需加强管理,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263-02

精神科住院患者比较特殊,一方面患者没有自知力,另一方面患者会受到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1]。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精神科患者容易出现自杀、攻击他人、毁物等情况。若要减少以上意外情况的发生,则首先应了解精神科护理缺陷有哪些,以及导致护理缺陷的原因,之后再实施相应的改进对策,完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对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做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护理部统计的60例精神科护理缺陷临床记录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对60例精神科护理缺陷临床记录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缺陷的分布情况、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2.结果

2.1护理缺陷分布情况

精神科护理缺陷事件主要为岗位责任缺陷、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基础护理缺陷、病情观察缺陷等。具体见表1。

2.2护理缺陷原因分析结果

导致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缺乏应急能力、职业倦怠、管理缺陷等。

3.讨论

3.1精神科护理缺陷原因分析

第一,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封闭,不确定因素较多;同时,患者经常出现自杀、躁狂、自残、情绪激动等情况。这些现实情况要求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然而,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对待患者比较冷漠,最终导致护理缺陷的产生[2]。第二,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应急能力。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提高,工作年限越久,则专业能力越强,工作经验越丰富。然而,精神科中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入职时间较短,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临床经验较少,所以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往往不能妥善处理,导致事件的不良影响扩大。第三,职业倦怠。精神科护理工作不仅强度大,而且风险系数高,很多护理人员在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即形成职业倦怠。同时,社会上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存在歧视和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很多人对本职工作产生厌烦心理,想尽快脱离精神科病房。产生职业倦怠的护理人员在对待患者时比较冷漠,不关心患者的治疗情况,不愿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这就为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3]。第四,管理缺陷。精神科患者缺乏自知力,所以护理人员要严加看护,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然而,由于护理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者管理理念落后,导致精神科护理管理制度不严谨、执行力度不够、监督及检查管理不严格,引发各类护理事故和护理缺陷的发生。

3.2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应对措施

第一,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责任意识。精神科每月组织一次培训活动,让每一位在职护理人员参加。通过培训活动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第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工作年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为弥补工作时间短所带来的缺陷,院方应组织入职培训,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对在职护士做好分层培训。授课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国内外关于精神病患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培训结束之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查护理人员的学习效果[4]。通过这种方式来全面提升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第三,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合理、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前提,因此,院方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健全、完善精神科的查对制度、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之后,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每项制度均得到贯彻和落实。在此基础上,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即对护理缺陷少的护理人员加以奖励和表扬,对护理缺陷多的护理人员加以惩罚和批评,尽量做到奖罚分明。第四,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针对职业倦怠这种情况,医院尽力改善精神科护理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待遇等各项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对精神压力较大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表达关心和爱护之意,从而帮助护理人员消除负性情绪[5]。第五,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精神科护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自律性,要求自己准确、规范地书写护理文书;同时,定期检查、评比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要求护理文书真实、准确、客观。

综上,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较多,护理人员及管理者应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欧阳红,吴雪梅.探讨精神科护理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5(14):62.

[2]陈谊花.精神科护理缺陷原因探讨及干预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6):156.

[3]陈风莲.精神科护理中缺陷发生的原因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69.

[4]张丽凡,林玉平.42例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186-187.

[5]黄颖.精神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