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状态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焦虑状态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影响

赵春梅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山西忻州034100)

【摘要】目的:分析焦虑状态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近2年内收治的8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其是否存在焦虑状态分为两组。HAMA评分≥14分者为焦虑,视为对照组;HAMA评分<14分者为不焦虑,归入观察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术后2个月干眼症的症状评分以及BUT、SIt和FL评分等客观指标的结果。结果:①术前两组患者的OS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均有明显提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手术前后和术后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UT、SIt和F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前的焦虑状态会对术后的干眼症的临床症状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焦虑;白内障;干眼症

【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37-02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眼科疾病,在致盲性疾病中居于首位。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但是临床实践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干眼症。而对于术前即存在干眼症的患者,手术会加重其病情。通过调查发现,此类干眼症患者多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为了深入了解焦虑状态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影响,我院选取了86例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眼科近2年接收的白内障患者中,选取86首次行白内障手术,且术前无干眼症和其他眼科疾病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接受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并根据得分将患者分为两组。≥14分者为焦虑,视为对照组,共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50~78岁,平均(64.32±4.39)岁。<14分者为不焦虑,归入观察组,共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52~75岁,平均(63.75±5.2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率和年龄数据,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且术后均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1滴/次,4次/天。7天后改为3次/天,随后每周递减,直至第4周完全停药。

1.3观察指标

①于术后2个月使用OSDI(眼表疾病指数问卷)对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进行评分,共计12个项目,0分表示无明显症状,1分为偶尔出现,2分为有轻微症状,3分则表示有持续性症状,且较为明显[1]。OSDI得分计算公式为:各项目得分相加/12×25;得分越高,表示干眼症状越严重。②比较两组患者的BUT(泪膜破裂时间)、SIt(泪液分泌实验)和FL(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指标。所有数据均与术前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OSDI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OS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均有明显提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手术前后和术后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干眼症是一种包含了较多因素的慢性疾病,在实际诊疗中,除了需要进行症状学诊断之外,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学检查。干眼症的发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糖尿病、隐性眼镜和慢性结膜炎等,而且其生理和病理过程都比较复杂。干眼症的发病机制为:受到多种外力的影响,眼睛会出现炎症反应,使得眼表组织发生改变,泪液的分泌量下降,进而出现眼睛干涩、畏光和视觉疲劳等症状[2]。

目前,手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中,引起引发的干眼症也成为全球性的研究的课题。经调查,手术切口对角膜神经纤维造成的损伤,术中生理盐水冲洗对角膜的刺激,显微镜光照的影响以及麻醉以及滴眼液等药物的应用等,都是白内障术术后出现干眼症的主要原因[3]。除了上述客观原因,患者的焦虑情绪也是干眼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焦虑会降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增加身体的敏感度。

对于白内障患者而言,在术前心理应激和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这都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如果过于焦虑,并且持续到手术后,就会对干眼和其他不适症状高度敏感,进一步加剧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的OSDI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前后的BUT、SIt和F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这一结果说明,白内障手术前的焦虑状态会对术后的干眼症的临床症状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与其客观指标并无影响。因此,在手术前对白内障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或配合适当药物治疗,缓解其焦虑情绪,对于预防和减轻干眼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柯竹.干眼症患者焦虑抑郁现状调研及疏肝解郁法对其干预效果评估[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

[2]李桂华,刘新英,杨烈莹,王清.干眼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9):61+65.

[3]刘杰,尹东芳,张莉,李娜,刘慧杰,薛玉花.干眼症与焦虑及抑郁水平相关性研究[J].人民军医,2016,59(12):1270-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