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实施细节管理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对企业实施细节管理的几点思考

赵会峰

赵会峰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发展生存环境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都日趋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对企业的精细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只有通过每天、每个瞬间严格地对细节加以控制,在日积月累的精细努力中,才能最大化地实现企业的价值,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一个如果缺乏对细节的管理,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一、细节在现实中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精细化管理为何重要?因为“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美国每年新生50万家企业,但10年后剩下的不到4%,中国企业平均寿命是7~8年,小企业3年不到。为什么这么多企业短寿?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细节上做不到位。很多时候,小的地方不注意,就造成大的漏洞。

(一)忽略细节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忽视细节,小损则会与众多商机失之交臂,大害则会毁掉一个企业。在浙江某地出产的冻虾仁被欧洲一些商家退了货,并且要求索赔。原因是欧洲当地检验部门从部分舟山冻虾中查到了10亿分之0.2克的氯霉素。经过自查,环节出在加工上,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员工因为手痒难耐,用含氯霉素的消毒水止痒,结果将氯毒素带入了冻虾仁。这起事件,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一则认为这是质量壁垒,10亿分之0.2克的含量已经细微到极致了,也不一定会影响人体,只是欧洲国家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太苛刻了;二则认为是素质壁垒,主要是国内农业企业员工的素质不高造成的;三则认为这是技术壁垒,当地冻虾仁加工企业和政府有关质检部门的安全检测技术太落后了,跟不上外国人,根本检测不出这么微小的有毒物。但是,这十亿分之零点二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次失误,其实却隐含着深刻的教训——疏忽细节。

(二)重视细节对企业的影响。上海地铁一号线是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有了比较后,才发现了一号线许多细节处理的良苦用心:一号线每一个出口处都设计了三个台阶,要进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因为德国设计师注意到上海地势低,设计三个台阶就把雨水倒灌的问题解决了。一号线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看起来也是多此一举,二号线就处理成直行,但就是一号线的这个转弯细节,让冷暖气节省了很多,降低了很大的营运成本。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流程环节,以及生产每一个工艺的细节都有具体的规范。尤其是日本、韩国的一流企业,非常重视细节,并且通过严格执行任务中的细节,让普通员工都能发现细小问题,让全员通过一定的制度参与解决与改善,从而寻求大幅度提高品质、降低成本等,正是由于他们重视细节,使得日本、韩国的一批中型企业用二、三十年的时间成为跨国的世界级企业,如丰田、索尼、爱普生、三星等等。从细节中取胜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共识,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细节之间的竞争,就是看谁能把小事情做得更加完善。

二、细节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

企业管理的功力大多体现在对细节的管理与控制上,对细节的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测度仪”,细节的管理能力是管理革命的“引爆点”,它决定了企业运营发展的成效和速率。细节在企业管理中无处不在,现仅就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细节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战略与执行力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市场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战略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提前决策,采取行动,才能规避市场风险,抓住市场机遇。

战略重要,所以战略的制定更应该注意抓住细节。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尤其是目前很多企业好大喜功、浮躁心态较为普遍的情况下,就更应特别关注细节,强调“成功细中取”。

一个好的战略制定好了,但是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想的效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执行力不强,执行力不强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细节问题。因为相当一部分企业并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并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没有细节就无法落实上层的战略决策。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是一纸空文。

规章制度等管理方法的滞后性和执行者执行能力上的偏差,会造成管理不到位、工作得不到落实。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在细节上做得不够好。要保持管理指令的有序运作和畅通无阻,一方面需要上层组织所下达的指令应具有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需要下层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细化分解,进而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素质。然而,并不是说,执行抓好了,细节管理就做到位了;但是,细节管理做好了,执行肯定做得很好。所以说,把细节抓好,就等于把战略和执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这样才能起到1+1>2的效果。

(二)创新离不开细节。创新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还要在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上不断创新。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使企业步入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

管理创新既体现在管理全过程,更体现在具体细节中。在现代企业所要求的精细化管理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意识”是细节管理成败的关键。细节管理需要三种责任意识,包括领导责任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和创新责任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在细节管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找出影响发展的关键性细节,而且要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理清思路,不断地在旧产品基础上改进,在细节上不断磨炼,使产品更贴近消费者,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企业没有创新是不会长久地生存下去的,而创新没有细节作基础,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必须加强对细节的管理,处理好创新和细节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才会有长远的发展。把细节处理好了,才能提高创新的成功率,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

三、如何抓好细节管理

(一)精确定位,力求事事有安排。科学准确、细致有效的工作安排是管理层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操作层完整准确地把握领导工作意图、提高工作执行力的前提保证。目前,部分施工企业管理者在工作安排上不重视细节,对各项工作都是以包代管,大而化之习惯于粗放式和随意性地安排工作,给操作层在具体执行上造成盲目性,影响了工作的落实效果。因此,在实施细节管理过程中,必须把科学准确、细致有效的工作安排作为首要环节,对每项工作任务都要安排到人、安排到位,不能含糊其词,不留任何死角和盲点,特别是对所要推进的工作内容、问题障碍、方式方法、权责利益、目标效果都要进行精确定位,清晰摆布,使所安排的工作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工作的有效执行创造条件。

(二)完善制度,力求事事有标准。当前,国内一些新兴施工企业一方面缺乏完善细化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另一方面完善细化的制度标准得不到很好地执行。因此,实施细节管理必须从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入手,建立包括组织机构设计、职能分工、岗位职责说明、工作流程以及各个专业系统在内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便于企业内部所有成员有章可循、有规可守。

(三)细化责任力求事事有人管。实施细节管理必须细化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把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使每个岗位和每名职工都有责任可担。特别是本着谁主管谁负贵的原则,建立领导干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出表率,自觉履行自身职责,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同时,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层层负责的责任制度,在临时工作中,指定具体责任人,赋予其一定的工作职责,并加强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事后的责任追究。

(四)量化考核力求事事有奖惩。企业在实施细节管理之前,必须根据细节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模式,制定分项考核目录,在不同的管理层次落实明确、量化、科学的考核指标,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递到底,细节控制不留死角。同时,本着有利于推进工作、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的原则,对每一级组织和每名职工在细节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业绩定期考核评价,并且在考核中坚持层次性、严肃性、实效性,严格奖惩兑现,对善于抓细节且工作优异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其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不善于抓细节且工作漏洞百出的给予否定和批评,促其消除过错,整改提高。

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在管理上是个槛,谁都无法绕过去。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只有努力练好细节管理这个内功,才会有自己的希望和出路,才会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