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作文构思方法,培养作文构思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1

教给作文构思方法,培养作文构思能力

茹翠敏

辽宁省朝阳市向阳学校122000

构思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复杂的思维活动。文章构思就是对映在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伸、分解、组装,使之有序化和最优化。那么,初中生如何构思作文呢?构思是指作者在动笔之前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是指作者孕育作品的过程,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确定表现形式、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所选的材料进行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会呈现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大家常用的构思法,打开同学们构思的路子。

一、抑扬相生法

一篇文章,褒与贬先后出现在同一人物或同一事物上,以此强化感情,造成文笔起伏,突出人物形象。“抑”是压低、贬损,“扬”是抬高、褒杨;“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二、名著拓展法

它是借助于文学名著的意境或形象来表现新的主题的写作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客观上,所借用的意境或形象与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有一定的联系;主观上,自己对所要借用对象应该较为熟悉了解。借用方式,可以是借原有的形象做出新的评价,可以是借熟悉的人物演绎新的故事,也可以是借用原来的某种情节或某种环境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三、冰糖葫芦法

借用这个名称用于快速构思作文,意思是说,作文的谋篇布局,要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能找到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安排好全文的布局。那么,如何选取线索呢?一要能联系文章各部分、完满地表达主旨、传达作者意图、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二要选择使用起来顺手、不牵强、能把不易联结的材料联起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的线索。

四、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开头设问,即在作文开头即给读者提一个问题,形式可以是问句,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叙述,但在开头的事情往往显得匪夷所思,不符常规,这样能在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引其兴趣,让其对下文产生期待心理。

五、纵横对比法

纵横对比,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构思,能够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或动静对比,或美丑相映,或真假相衬,或善恶对比,或天地对照等等。在运用纵横对比的构思时应注意:所选的对比双方一定要有可比性,要明确对比的目的,选准对比事物,而且要有一个明确结论。

六、象征式

有些话题,如“桥”、“路”、“网”等,都既有实在含义,又有象征意义。构思时从其象征意义出发,发掘话题的深层含义,就是象征式构思。如“桥”,不仅指实物桥,又可指心灵的纽带——感情之桥、“商桥”、“信息之桥”等;“路”可指信息人生之路、求学之路、竞争之路、改革之路;“网”指实物网,也指交际网、人生网、人情网、心网等。

七、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者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所谓“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作文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八、片断组合法

片断组合,是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串联文章全部内容的思想红线,因此,所选的镜头片断,无论是人物生活片断,抑或是景物描写片断,甚至是故事、抒情片断,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因此,运用镜头剪接法构思文章,给作者留有相当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在选择“镜头”时,思维纵横驰骋,机动灵活,主题一旦确定,表达主题的镜头就不难找到,构思速度也异常快捷。

运用片断组合的构思法需要注意的是:所组合的片断的形式要统一,或者是人物形象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事件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景物的一系列片断组合等。片断本身的叙述必须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片断可以是横向排列,也可以是纵向排列。横向的排列要安排好主次、实虚的关系,纵向的排列要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镜头剪接法在结构形式上一般有两种方式,或者“一”“二”“三”将文章分为三到五个部分,或者给各部分加上一个简明醒目的小标题,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总之,这种方法适用各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