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目标驱动教学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1

浅谈信息技术目标驱动教学法

汤雄刚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中所中学四川凉山6166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2-071-01

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迅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创造性处理信息已经成为衡量公民现代化的一个必备条件。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切合时宜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推动素质教育进程和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标驱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结合采用。以目标为核心、凸显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是目标驱动的基本特征。以下是作者的一些点滴教学体会。

一、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和明确目标任务

1信息技术课程和计算机教学还是具有很大的差异。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承担着,缺乏必要的计算机技术就不会形成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创造性处理信息能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时不可或缺的。计算机和网络教育都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计算机并不等同于信息技术。中学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相比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外延性和基础性等等特征。从某一层面而言,职业教育、劳动技术和文化课都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全新教育理念,摆脱那些学科思想和本位思想,改变那种过于专注理论讲解,强化信息技术的人文性、道德性和法治性,为学生以后的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创造性处理信息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基础。

2明确信息技术的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技能。一般而言,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3统筹兼顾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有效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为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契机,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为其他学科更好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我们教师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进行研究和实践,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最大程度优化教学效果。

4提高学生信息道德素养

现代社会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其中,不仅有健康的信息,更有一些有害的信息。尤其是那些违法犯罪、计算机病毒、个人财产面临巨大威胁等等不良信息。为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适当传输一些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去伪存真能力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更好的丰富和完善自我。

二、扮演正确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和主宰课堂的角色,教师的这种角色促使自身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成了配角,只能消极被动的配合教师,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单存的以教师,报刊、互联网等等这些渠道在丰富学生信息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为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端正态度,扮演正确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教师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等等角色。

三、正确使用目标驱动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目标驱动是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主的。更好的解决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标驱动具有目标为主、凸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明确

信息技术教师要将总目标合理划分为若干具有关联的小目标,通过这若干个小目标来更好的完成总目标。我们信息技术在确定目标时要细致观察、正确理解和灵活掌握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现状。

2实用性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此我们信息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亲身实践,便于学生在实践中触及知识的内涵和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3符合学生思维特征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思维特征和对知识消化理解能力。善于将那些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分散,在循序渐进中引出知识。

4构建适宜学习氛围

一般而言,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情感处于最佳状态时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时候。为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构建适宜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自身i的直观化和形象化。便于学生结合自身现状更好的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

言而总之:以上三点只是作者的点滴教学体会。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采取目标驱动教学方法时要不断研究、勇于实践和善于反思,只有这样,我们学生才能在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养成技能。